过刊目录

  • 全选
    |
    封面,目录,封底
  • 封面,目录,封底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 41(2):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
    曾广乾,刘 南,陈柏林
    2021, 41(2): 247-2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体的加入会较大程度地降低岩石的流变强度, 产生弱化效应并使得岩石由脆性向韧性转变。发育在诸广山印支期花岗岩中的塘洞韧性剪切带为一高角度的、以压扁为主兼具右行走滑的变形带, 其韧性变形具有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宏观特征。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与显微构造观察表明, 该剪切带横向上的不对称性和走向上的差异变形, 是由以大量富硅流体贯入为标志的流体作用, 通过反应弱化(长石向石英、绢云母转化)、升温效应和(或)水解弱化等机制导致。流体作用导致岩石的流变弱化可作为流体来源于同构造析出的重要证据。塘洞韧性剪切带内大量发育的面理化石英脉为韧性剪切变形同构造分泌结晶脉, 其年代学分析将塘洞韧性剪切带活动时代限定在早燕山期。

  • 地球科学
    秦 亚,冯佐海,葛黎明,邢全力,吴 杰,薛云峰
    2021, 41(2): 257-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桂北地区丹洲群是一套分布于江南造山带西段的裂谷充填型沉积地质, 其沉积时限与上覆南华系冰期沉积的年代学格架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约束。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 LA-ICP-MS 技术, 对桂北三江地区丹洲群拱洞组顶部的凝灰质砂岩进行碎屑锆石U-Pb 定年, 约束丹洲群的沉积时限。锆石CL图像特征及Th、U 含量均表明, 所测锆石为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锆石自形程度高, 磨圆度差, 暗示丹洲群沉积地层为近源沉积的产物。41 粒碎屑锆石中, 最年轻的一组锆石给出了723. 9±3. 6 Ma 的206Pb/ 238U 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及研究区丹洲群拱洞组与南华系长安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以及全球低纬度南华冰期起始年龄( ~718 Ma)的地质事实, 将丹洲群的沉积时代限定为820~720 Ma, 同时约束上覆南华系冰期沉积起始于~720 Ma。

  • 地球科学
    林 森,陶超群,刘莉晖
    2021, 41(2): 267-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选明舒井南找矿靶区, 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开展了1 ∶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对矿区元素的富集、 分异及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表明: (1)矿区处于Au 元素高背景带上,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及其中发育的石英脉中Au 以强富集强分异(Au 富集系数f>2. 5, 变异系数Cv>3. 2)为特征; As、 Sb、 W 元素也表现出富集强分异特征, 表明矿区热液活动具多源多期叠加特征, Au 来源于地层又来源于深部热液; (2)寻找金矿有利的指示元素为Au、 Ag、 As、 Sb、 W, 这些元素的异常强度及形态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及裂隙的发育程度; (3)断裂构造及裂隙是矿区金成矿的主要控矿因素; (4)查证圈定的甲1 类HT2、 HT3 综合异常获得金矿化体14 条, 金矿体5 条, 新增金潜在矿产资源837 kg, 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为矿致异常, 金矿找矿潜力优势明显。

  • 地球科学
    余树青, 张 喜, 陆干强, 周 辉, 李兴鹏
    2021, 41(2): 277-2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右江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存在着“F-F”事件以及“柳江运动”形成的石炭系与泥盆系的平行 不整合界线。 通过对隆林县德峨地区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平行不整进行系统的研究, 从区域宏观特征、地层(生物带)的缺失, 结合地层层序、 沉积环境(相)的变化等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台地相存在短暂的暴露剥蚀, 并缺失了5 个牙形刺化石带;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由于强烈拉张所 形成的一条北西向拉张并伴随强烈左行走滑断裂, 将北东盆抬升形成台地相以白云质灰岩、砂屑灰岩为主 的局限半局限台地沉积, 并形成沉积间断不整合面; 南西盆则为深水盆地沉积的硅质岩、扁豆状灰岩, 形成 “北台南盆”的古地理局面; 其与古特提斯海化、右江盆地的伸展作用为主的构造格局密切相关。

  • 地球科学
    张 榕, 邱志惠, 阮青锋, 李谦颖, 桂 鑫, 雷 蓉, 李启秀
    2021, 41(2): 285-2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岑溪矽线石玉是首次在广西发现和研究的一种玉石。 借助常规宝石学仪器 、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红外光谱仪等设备, 对该玉石的宝玉石学特征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 并根据我国《珠宝玉石 名称》(GB/ T 16552—2017)将其定名为矽线石玉。 岑溪矽线石玉颜色多样, 包括深色系列的黑色、蓝色、灰 蓝色和浅色系列的灰白色、黄褐色; 主要呈丝绢光泽, 不透明至半透明, 致密块状, 相对密度 3. 08 ~ 3. 18, 折射率 1. 64~1. 66, 摩氏硬度 7 左右。矽线石玉以显微纤维变晶结构为主, 局部可见扭曲变形的褶皱状; 组成矿物主要为纤维状、长柱状的矽线石, 次要矿物为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锆石、氟磷灰石、独居石等。加热到 1 000 ℃ , 玉石的热稳定性依然很好。

  • 地球科学
    张 磊,任妹娟,何计彬,张建伟,冯建华
    2021, 41(2): 291-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一孔多层监测井中的地下水动态监测, 研发了一种地下水分层自动监测、远程传输技术及仪 器, 重点解决了监测仪器多通道数据信息的在线监测与集中传输技术问题, 并采用多种措施解决了仪器的稳定性、可靠性、低功耗、密封防水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仪器可挂接多个传感器并进行集中数据的远 程传输, 在野外对仪器进测试应用, 系统运行状况良好。该系统为一孔多层监测井中多层位地下水位、水温在线监测提供了一套技术及设备, 实现地下水监测从传统的混合监测到分层监测。支撑示范区多层地下水数据精细分析、地下水演化规律深入研究、水文地质参数的真实获取, 大大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
    邓年春, 周一鸣
    2021, 41(2): 296-3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温度作用下, 中、下承式拱桥的桥面板和拱肋会在纵桥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这将导致吊杆 尤其是长度相对较短的吊杆发生不同轴偏转。不同轴偏转可能导致吊杆内部钢绞线断裂, 并进一步引起吊 杆的突然断裂。 通过理论推导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轴偏转对吊杆的不利影响, 当吊杆产生不同轴偏转 时, 下锚固端将产生较为明显的弯曲应力且吊杆的承载能力会被削弱。以105 m 主跨的下承式拱桥为例, 吊杆下锚固端的弯曲应力最大可达容许应力的 56. 5%。 基于上述结论, 对组成吊杆的钢绞线进行了有限元 分析和相关试验, 研究其在不同轴偏转下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随着不同轴偏转程度的加重, 钢绞线的 轴向破断力明显降低, 进而导致吊杆承载能力不断削弱。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对相关规范中吊杆承载能力的 校核方法进行了修正, 并提出使用无缝桥面板结构可以降低不同轴偏转对中、下承式拱桥吊杆的不利影响。

  • 土木工程
    潘 栋,邓年春,程华强,罗小斌,周大为
    2021, 41(2): 303-3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悬拼过程中, 塔架会随着拱肋节段的起吊、运输、拼装过程产生较大位移, 从而影响拱肋线形和拼装精度, 甚至影响安全。塔架智能主动控制是近几年提出并初步应用的施工控制方法, 其核心内容是缆风初张力拟定和主动调载力计算。通过考虑缆索的几何非线性效应, 提出了索的初张力拟定方法; 结合影响矩阵法, 提出了主动控制力的计算方法。建立塔架有限元模型, 提取施工阶段影响矩阵, 计算各施工阶段所需调载力, 对比分析了调载效果, 并根据计算结果拟定了初张力和调载设备并应 用于平南三桥。实测结果表明, 采用该方法拟定的初张力方案和千斤顶行程, 能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 有效地将塔顶偏位控制在25 mm 以内, 对采用智能主动控制的缆索吊装施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土木工程
    汤 斌,覃明兰,周标和
    2021, 41(2): 311-3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湛江某桩基工程的实际, 利用自制的模型箱装置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不同桩长、桩径的9 组模型桩在不同休止龄期的承载性状进行研究, 分别测定模型桩应变、沉降, 同时对模型桩的桩周土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便测定其抗剪强度, 探寻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与单桩时效性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桩长、桩径的模型桩极限承载力及桩周土的抗剪强度和触变强度比率随着休止龄期的增加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 且前期增长快, 后期增长慢; 模型桩极限承载力增长幅度与桩周土强度恢复幅度呈正相关, 土体的触变性越强, 单桩的时效性越明显。

  • 土木工程
    吕雨桦,梁德贤,王 莹,黄 翔
    2021, 41(2): 318-3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西兴业县某滑坡为研究对象, 利用Geo-Studio 软件对非饱和土边坡渗流场、应力场、变形场进行直接耦合数值模拟分析, 进而总结出了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及滑移面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边坡浅层土体对降雨响应剧烈, 孔隙水压力、体积含水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性, 基质吸力、有效应力锐减, 引起抗剪强度下降, 不利于边坡稳定; 浅层土体受降雨影响, 最大剪应力增大, 坡顶、坡脚处位移变幅较大, 易产生破坏失稳, 与实际情况吻合; 稳定系数最小值出现在降雨之后的一段时间, 而非降雨期间, 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数值模拟所得滑移面位置与现场调查结果相近,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 土木工程
    葛梦兰,曾繁荣,王金叶,刘志婷
    2021, 41(2): 325-3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色小镇是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 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举措。 以广西恭城县莲花镇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资源优势、进展成效、存在问题、发展动力等, 认为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外部拉力强劲,内部推力旺盛。在新发展时期提质增效需要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强化设施建设、创新品牌特色、重塑发展空间、协调利益关系等路径来实现, 重点是深挖传统优势, 打造形成以现代生态农业为主导、休闲农业旅游为特色的高品质新型产业体系, 夯实旅游特色小镇提质增效的产业基础; 核心是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和机制, 激发旅游特色小镇活力, 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 土木工程
    何 峰,牛静静
    2021, 41(2): 332-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佛教建筑文化遗产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而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以 746 处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 采用历史断面法、空间分析法与传统地理模型方法, 探讨了我国历史时期佛教文化传播发展历程, 当前佛教建筑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及其选址与自然、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佛教在中国区域传播发展时序是先由西北向华北, 继而再向西南拓展, 同时经历了 “扎根—发展—饱和—收缩—再发展—再收缩”的历史轨迹; (2)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呈集聚型, 在华北平原形成高密度核心区, 省域范围内集中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四川、陕西5省; (3)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具有“偏低喜山”“亲水近城”“偏名城古都”的空间格局特征。

  • 测绘科学
  • 测绘科学
    段青达,陈天伟,田立佳,郑旭东,陈 明
    2021, 41(2): 342-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边坡监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实际变形趋势易被强噪声淹没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EEMD-SVD 的ARIMA-GRNN 模型的预测算法。采用EEMD-SVD 对变形数据进行消噪处理, 利用ARIMA- GRNN 模型对非线性变形数据进行预测。 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本文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滤除 观测数据中的低频闪烁噪声和各IMF 分量的高频白噪声, 还能提高 ARIMA-GRNN 模型的建模效率, 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 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有所下降, 且具备较高的精度。

  • 测绘科学
    陈小杰,龚赛博
    2021, 41(2): 350-3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均匀沉降会对历史建筑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对历史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十分必要。回归分析模型是经典的预测模型, 但它过于依赖旧数据, 无法处理实时监测数据, 在实际工程中存在诸多不便。通过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 对上海某历史建筑在基础托换期间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滤波和预测, 同时基于卡尔曼滤波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预测, 并和传统的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卡尔曼滤波能够很好地预测历史建筑的不均匀沉降, 而且卡尔曼滤波可以剔除数据中的随机扰动, 提高预测精度。

  • 测绘科学
    王 丹,丁文荣
    2021, 41(2): 354-3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云南石林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时空变化特征, 运用基于RS和GIS的Landsat TM/ OLI 遥感影像数据解译3个时像的石漠化信息, 选取变化方式、变化方向等从时间和空间上揭示石林县2008—2018 年间的石漠化转移变化过程, 结果为: (1)空间上, 潜在和轻度石漠化分布范围最广, 强度、极强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西街口镇东北部、鹿阜街道东部及圭山镇西南部; (2时间上, 2008、2013 和2018 年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9. 98%、23. 58%和20. 19%, 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石漠化恶化得到 遏制; (3)变化方式以单变方式为主, 其次是返变方式, 渐变方式最少; (4)变化方向上, 3 个研究时段内已石漠化类型中转移最显著的分别是轻度—中度石漠化、轻度—潜在石漠化和中度—轻度石漠化, 中度及以下石漠化呈现变化速率快并且转移面积多的特点。石漠化改善和恶化同时存在, 恶化面积逐渐少,2008—2013 年石漠化恶化明显, 2013—2018 年石漠化改善明显, 变化面积呈金字塔状并且与变化等级成反比关系。2008—2018 年间石林县石漠化总体变化速度呈放缓趋势。

  • 测绘科学
    程朋根,韩佳宇,吴 静,郭苗苗
    2021, 41(2): 362-3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从百度地图爬取的POI 数据以及27年间的夜间灯光遥感影像, 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法、最近邻指数法和标准差椭圆算法,以及将POI 和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分析等方法对南昌市中心城区的休闲旅游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它的分布特征。通过 ArcGIS 可视化观察区域各类别服务设施的集聚程度, 利用夜间遥感影像数据绘制 1992—2018 年南昌市重心迁移轨迹对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南昌市休闲旅游空间各分类 NNI 均小于1, 整体呈现空间集聚; 总体空间的椭圆中心分布于东湖区, 整个趋势是沿“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且有显著方向性;南昌市休闲旅游空间的集聚存在空间尺度效应, 空间尺度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而变化, POI 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表现也整体较好;南昌市休闲旅游空间的重心先向西北偏移, 再向西南偏移, 空间增长以西南部城市为主。

  • 测绘科学
    张 楠,窦世卿,徐 勇,靖娟利,张寒博
    2021, 41(2): 370-3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OR)模型构建广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 对 2006—2019 年间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 近14 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生态状况为健康的区域消失殆尽, 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良好的地区环境有明显向好趋势, 所占面积比年均上升0. 7%, 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般的区域面积占比呈轻微下降趋势, 年均下降 0. 39%。 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呈现北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要优于南部地区。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最开始较大程度下降后小幅度上升,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向良好趋势发展, 但环境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 材料工程
  • 材料工程
    陈 平,刘中原,刘荣进,周胜波,鲍伟平
    2021, 41(2): 379-3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硅灰、粉煤灰、废石粉单掺及三元复合等质量代替部分水泥, 研究其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透水系数及砂浆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硅灰掺量增加, 砂浆流动度先增加后减小, 透水混凝土强度逐渐增大, 透水系数先减小后增大, 当硅灰掺量超过6%时, 强度不再增加, 透水系数增大, 砂浆流动度 下降; 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 砂浆流动度不断增加, 透水混凝土强度与透水系数不断降低, 单掺粉煤灰时, 掺量不宜超过10%; 随着废石粉掺量的增加, 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少, 透水系数一直减小, 在掺量为 15%时强度最高。硅灰-粉煤灰-废石粉三元复合体系中, 掺6%硅灰、10%粉煤灰、10%废石粉的透水混凝土, 砂浆流动度为162mm, 28d 强度达到38. 4 MPa, 透水系数达到 4. 4 mm/ s。SEM 分析发现, 三元复合体系主要水化产物有水化硅酸钙凝胶和板状氢氧化钙, 还有少量针状钙矾石, 各水化产物之间连接较好, 浆体密实, 水化产物发育较好, 浆体水化较完全。

  • 材料工程
    殷建光,孙 浩,严鹏飞,李宏波,朱一丁
    2021, 41(2): 385-3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粉煤灰、硅灰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对单掺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和复掺粉煤灰硅灰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工作性能测试、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表明: 粉煤灰和硅灰的掺入可以提高水泥浆体的流动性, 改善自密实混凝土的填充性、间隙通过能力和抗离析性能;3d龄期时,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粉煤灰掺量增大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8d龄期时,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粉煤灰掺量增大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粉煤灰掺量为30%、硅灰掺量为4%时, 复掺粉煤灰硅灰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达到最优, 复掺粉煤灰硅灰自密实混凝土28d 龄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达到峰值55.60 和8.08 MPa, 并建立了自密实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模型为fcf =8.9507+0. 3078fcu 。

  • 材料工程
    胡 雷,陈 平,刘荣进,韦家崭,赵艳荣
    2021, 41(2): 391-3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通过钢渣粉-矿粉-磷渣粉三元复掺的方式制备了强度等级C40 的混凝土。采用XRD、SEM 和压汞法等手段研究了钢渣粉-矿粉-磷渣粉三元复掺对混凝土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质量替代 60%水泥时, 当钢渣粉、矿粉、磷渣粉掺量比为1∶1 ∶1 和1 ∶3 ∶2时(G20k20 和G10k30 组), 其28d强度分别为空白组的108%、117%, 电通量为1575、840C, 低于空白组的1659C; 56d 强度分别为空白组的106%、104%, 电通量分别为537、358C,远低于空白组的1387C。该复掺方式充分利用了钢渣、磷渣等固体废渣,解决了混凝土中掺入钢渣粉而导致电通量高的问题, 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为码头、人工鱼礁、海岛工程等建设提供优质高抗蚀掺合料。

  • 材料工程
    牛潇迪,杨 地,李 蕊,冯艳艳
    2021, 41(2): 397-4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硝酸盐为前驱体, 采用水热法通过改变尿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合成层状钙镁铝水滑石,再经高温焙烧获得钙镁铝氧化物,探究制备条件对层状钙镁铝氧化物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热重分析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二氧化碳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尿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所合成层状钙镁铝氧化物的吸附性能呈倒U型关系, 且当尿素用量为72 mmol、反应时间为12 h、反应温度为120 ℃时, 所合成的钙镁铝氧化物具有优异的二氧化碳吸附容量。

  • 信息科学与自动化
  • 信息科学与自动化
    唐秋生,王 川
    2021, 41(2): 403-4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线路规划和运营组织的基础, 为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度, 提出了基于云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轨道客流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云模型云滴的随机性和稳定倾向性改进传统遗传算法中固定设置交叉和变异率的方式, 克服了标准遗传算法搜索速度慢及容易早熟的缺陷; 再通过改进后的遗 传算法来优化 BP 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 最后结合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的客流数据进行实例分析, 结果表明, 基于云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比传统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提升了5.95%, 达到了97.84%。

  • 信息科学与自动化
    刘 铭,鱼 昕
    2021, 41(2): 409-4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受噪声数据影响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MVF-LSTM 模型, 该模型使用算术平均滤波MVF对LSTM 模型的输入层进行改进, 从而增加LSTM 隐藏层输入的维度, 利用平均相对误差对模型的迭代次数、时间步长和隐藏层神经元的个数进行调整, 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的模型平均相对误差降至5%,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可以更好地反映交通流量的变化特征。

  • 信息科学与自动化
    海 涛,时 雨,陈永鉴,李俊杰,刘振语
    2021, 41(2): 415-4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抑制机械开关投切补偿电容过程中易产生的大电流、过电压等消极影响, 提出一种抑制电容投切消极影响的同步控制策略, 加入基于过零检测的实时周期测量环节, 并根据投切环境变化确定时间补偿值来预测投切开关动作时间。通过仿真及测试确定该策略的可行性, 并运用该策略进行投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该控制策略, 电容在电压过零点安全投入,电流过零点安全切除,无明显消极影响,验证了该策略切实可行。

  • 信息科学与自动化
    张声岚,匡贞伍,马 航,张烈平,邓金海
    2021, 41(2): 421-4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WSN 节点太阳能光伏自供电系统中, 光伏电池板的部署角度是影响获取太阳辐射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阐述了光伏电池板固定过程中的倾斜角度和方位角度, 给出了倾斜角和方位角的最佳角度部署策略。在此基础上, 以桂林某大学(E110. 3°, N25. 07°)为部署实验地点, 利用 PVsyst 6 软件对光伏电池板最佳倾斜角和方位角的部署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在该实验地点,最佳倾斜角度为20°,最佳方位角度为偏正东方向-1° ~偏正西方向4°。同时, 通过Meteonorm 软件,以NASA 提供的桂林市太阳能光照辐 射量数据为例,对最佳角度部署模式(倾斜角度取20°,方位角度取 1°)和水平面部署模式进行了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从年度光照总辐射量来看,相对于水平面部署模式, 本文提出的最佳角度部署模式能获取更多的能量,稳定性更好,性能更优越。

  • 旅游资源开发
  • 旅游资源开发
    蒙永亨,冯颖涛,赵 昱
    2021, 41(2): 426-4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和旅游业融合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选取广西为研究对象, 借助相关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2010—2017年广西14 个地级市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关系与融合程度。研究结果如下: (1)相关系数结果显示, 广西整体的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质为互补关系, 其中百色和河池的农业与旅游业属于产业竞争关系, 其余12 个城市属于产业互补关系; (2)2010—2017 年广西整体的农旅产业融合类型由中度失调进步至初级协调, 其中2010—2015年为农业驱动农旅产业融合,2016—2017 年为旅游业驱动农旅产业融合; (3)2017 年广西无地级市的农旅产业融合属于失调类, 其中钦州、河池和百色为勉强协调, 其余 11 个城市为初级协调; (4)结合广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性质与产业融合发展类型发现, 产业互补关系能够促进两者的融合, 产业竞争关系则会抑制两者的融合发展。

  • 旅游资源开发
    王 伟,许红晴
    2021, 41(2): 434-4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备受关注, 以广西为研究对象, 全面分析新冠疫情对广西旅游业的冲击强度和恢复程度,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 梳理广西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措施, 指出广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采用熵值法结合 TOPSIS 法, 构建了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测度体系。结果显示: ① 新冠疫情冲击下广西旅游业虽遭重创, 但广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 旅 游业复苏的步伐正在加快, 且大幅领先全国; ② 广西旅游业存在规模效益欠佳、旅游要素供给不足、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总体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③ 2009—2018 年广西各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格局演变并不明显, 桂林一枝独秀, 南宁位列次席, 其他城市发展滞后, 其中崇左、钦州进步明显, 贺州、梧州、百色则相对滑落。从整体看, 广西城市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区域内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非常严重, 总体呈“金字塔”型分布, 且有“塔尖愈尖”的趋势, 积极变化是第三等级的“塔身”城市数量不断扩大, 整体结构趋于优化。

  • 旅游资源开发
    徐 云,阎石发
    2021, 41(2): 444-4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秀瑶族自治县为考察对象, 对金秀县内的瑶族村寨、博物馆、非遗传承人等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和田野考察。从文旅体验和文创产业方面对金秀县进行分析, 通过了解金秀县的民风民俗、体验设施和文创种类的现状, 试图建立金秀县从旅游文创产业的个性化的、独立的“平面化”形式向完整的、系统的“立 体化”体系转化模型, 并以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实证与展示。提出在文旅体验和文创产业的系统建设中将基建设施完善, 重新认识和规范文创设计体系, 建立文创 IP 以及把握互联网新媒体趋势, 为金秀县未来的智慧全域旅游建设提供设计路径和思维方法。

  • 旅游资源开发
    苏海洋,陈朝隆
    2021, 41(2): 454-4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旅游团组织中的重要角色,“第三方”领队在解决组织内部冲突时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不同情境下旅游团领队的角色内冲突现象, 并剖析动因与特征, 探讨第三方干预机制。研究发现, 购物情境下的领队在情理与利益的角色内冲突下承担着“理性知情者”与“利益共享者”的角色, 行程情境下的领队在利己与利他角色内冲突下承担着“全程陪同者”与“行程洽谈者”的角色, 游览情境下的领 队存在工作与休闲角色内冲突下承担着“体验保证者”与“工作监督者”的角色。基于双向预判、利益、是非、权力的解决策略成为“第三方”领队干预旅游团组织冲突并进行解决的关键机制。领队对协调游客与地接导游的互动关系、消除两主体之间的条件性“误解”, 打造有序的内部组织结构具有推动作用。领队分别与游客、地接导游存在正式与非正式的双层关系, 领队的双重属性建构着客源地与旅游地相连的跨时空的动态旅游社会组织关系网络。

  • 旅游资源开发
    石 丹,刘晓霞
    2021, 41(2): 465-4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客观地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构建了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及长春净月潭、辉南龙湾群和蛟河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得分为9. 04, 属于五级最佳开发区域;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他3个景区综合得分均在8分以上, 属于四级次佳开发区域。景区自身资源独特性、观赏审美价值、生态价值和环境自身的 气候舒适状是吉林省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优势, 而吸引范围小、社区参与程度低、周围旅游地的关联程度弱以及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吉林省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劣势。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 做好规划与评估, 完善产品体系、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快进”交通网络等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