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沙溪斑岩铜( 金) 矿床含矿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

邱检生 任启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1991, Vol. 11 ›› Issue (4) : 369-377.

PDF(699 KB)
PDF(699 KB)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1991, Vol. 11 ›› Issue (4) : 369-377.
地质矿产勘查

安徽沙溪斑岩铜( 金) 矿床含矿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

  • 邱检生 任启江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对沙溪斑岩铜 ( 金 ) 矿床钻孔岩芯中含矿裂 隙的系统测量, 初步查明了含矿裂隙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趋势, 确定裂隙的发育程度有效地控制了铜、金矿化的强度, 并据此推断了深部矿化延续的可能性。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硫来自岩浆源, 成矿期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导, 并有少量天水加入; 蚀变岩的δ18O值与铜含量及L R E E / H R E E 比值呈明显的正相关, 与锌、锰、钻含量呈负相关; 成矿体系具较低的水/ 岩比值, 成矿晚期和浅部水/ 岩比值减小, 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是由岩浆流体带入, 并与热液的脉动式活动有关。

关键词

斑岩铜( 金) 矿床 / 含脉率 / 同位素组成 / 矿床成因 / 安徽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邱检生 任启江. 安徽沙溪斑岩铜( 金) 矿床含矿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1991, 11(4): 369-377
PDF(699 KB)

109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