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湿地典型河流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夏飞扬, 马冬冬, 张 军, 王敦球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2021, Vol. 41 ›› Issue (1) : 174-182.

PDF(2818 KB)
PDF(2818 KB)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2021, Vol. 41 ›› Issue (1) : 174-182.
环境科学

会仙湿地典型河流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 夏飞扬, 马冬冬, 张 军, 王敦球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对不同季节会仙湿地典型河流地表水、 沉积物和植物中4 类共8 种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其水生植物的富集能力进行分析, 并评估了其对地表水的生态风险。测定的4 类抗生素包括: 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OFL)和环丙沙星(CIP))、 四环素类(四环素(TC))、 磺胺类(磺胺嘧啶(SDZ)、 磺胺甲二唑(SMX)、 磺胺甲基嘧啶(SMR)、 磺胺甲恶唑(SMZ))以及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结果表明: 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 夏、 秋两季4 类抗生素含量均值高低顺序均为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增效剂,各类抗生素含量均值最高的分别是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 最低的均是抗菌增效剂, 这与湿地中多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密切相关, 说明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会仙湿地有很高的使用率; 在植物体内, 4 类抗生素含量均值的高低顺序则为抗菌增效剂>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 植物富集系数分析发现大部分植物的富集系数大于1, 表明植物对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抗生素, 尤其是对抗菌增效剂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地表水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 两季的OFL 和CIP 均为高生态风险, SDZ、 SMZ 和TMP 均为低风险, 但TC 和SMX 在夏季表现为低风险, 在秋季上升为中等风险。

关键词

会仙湿地 / 抗生素 / 富集系数 / 生态风险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夏飞扬, 马冬冬, 张 军, 王敦球. 会仙湿地典型河流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 41(1): 174-182
PDF(2818 KB)

文章所在专题

湿地生态环境

181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