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2020 年北京市“三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三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有助于国土空间功能优化, 选取首都经济圈中的典型城市北京市为分析对象, 依据北京市2000、2005、2010、2015 和2020 年5 期遥感影像, 使用基于遥感影像分类与土地功能评估相结合的“三生空间”快速识别方法, 结合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 从“三生空间”的分布规模、空间聚类及“三生空间”相互作用关系3 个层次对北京市的“三生空间”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北京市“三生空间”格局与变化区域差异明显, 其中生活空间迅速扩张, 生产和生态空间明显缩减; (2)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空间具有更强的空间聚集性, 两者全局Moran 指数均在0. 80 以上,而生态空间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在2000 年时仅为0. 74, 虽近二十年持续上升, 2020 年空间自相关指数已经达到了0. 79, 但与生产和生活空间自相关性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3)北京市“三生空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虽均在逐年提升, 但目前仍然处于协调耦合和基本协调阶段, 生产与生活空间的协调性最差, 其中房山、门头沟、怀柔和延庆区的生产与生活耦合协调度最低。据此提出北京市应在现有“三生空间”布局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制定科学的“三生空间”发展规划, 促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
三生空间 / 耦合协调度 / 变化特征 / 空间自相关 {{custom_keyword}}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