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GUT.
2022, 42(4):
783-798.
为厘定广西大瑶山南部大佛顶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 岩石成因, 探讨其源区属性及大地构造意义,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 锆石U-Pb 定年、 锆石原位Hf 同位素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 大佛顶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58~157 Ma; εHf(t)值为-10. 77~3. 44, 以负值为主, 二阶段年龄模式(TDM2 )为1. 86~1. 16Ga, 指示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 且有少量的幔源物质加入。该岩体富铝(Al2O3 17. 75% ~17. 82%)、 高钾(K2O 2. 49%~2. 66%)、 低钙(CaO 4. 07%~4. 30%), Mg# 为37~39; 稀土总量较低(88. 62×10-6 ~121. 62×10-6), 轻重稀土分馏中等(LaN / YbN =12. 41~12. 69), δEu=0. 92~0. 98; 富集Ba、 K、 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U、 Pb、 Nd 等高场强元素, Ti、 P、 Ta、 Th、 Nb 等元素表现为负异常, Zr+Nb+Y+Ce 含量、10 000×Ga/ Al 值和A/ CNK 值较低, 属典型的准铝质I 型花岗岩。具岛弧型特征的大佛顶I 型花岗岩体, 为保存于古俯冲带岛弧底部(下地壳)的玄武质岩石, 在燕山早期岩石圈拉张-伸展背景下发生部分熔融, 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的条件下上升侵位而形成, 因而“遗传”了上一代岛弧岩石的地球化学基因, 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俯冲的扰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