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封面,目录,封底
  • 封面,目录,封底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1983, 3(3): 0.
  • 地质
  • 地质
    袁奎荣,梁金城,邓燕华,盛云台,张乐凯
    1983, 3(3): 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强调了华南花岗岩断裂带中热液银金矿床在开发金矿资源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在桂粤交界地区是寻找此类矿床的远景地区,含矿断裂具早期韧性剪切到晚期脆性碎裂的长期译化变形,矿化主要与晚期脆性断裂有关。控矿构造具明显等距性。本文还讨论了银、金的赋存状态及成矿物化条件,特别指出了当前对“黄铁绢英岩”的混乱概念和与矿化作用的关系。最后指出断裂带中自然招的发现对矿床成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地质
    孙岩,沈修志
    1983, 3(3): 9-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四种古典破裂理论和两种现代破裂理论的特点。同时结合我国华南若干地区矿田构造实例进行了讨论。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本刊编辑部
    1983, 3(3): 22-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地质
  • 地质
    盛云台,袁奎荣
    1983, 3(3): 2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了国内外研究显微构造与切性剪切带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手段,从显微构造着手,采取野外宏观地质研先与室内显微构造研究相结合,常规试验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研究途径,在综合区域构造、矿区构造和微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张公岭含金断裂带的形成机制、演化特征与成矿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地质
    张乐凯,袁奎荣
    1983, 3(3): 39-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张公岭银金矿床赋存在花岚岩断裂带中,矿化比较稳定。本文从矿物组合及其标型特征入手,首次应用银金矿—闪锌矿地温计,计算出张公岭银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的温度、硫逸度;应用热力学原理讨论了其他物理化学参数;进而讨论了本类矿床中金银运移祝淀机制。

  • 物探与化探
  • 物探与化探
    徐世浙
    1983, 3(3): 59-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二维磁场反演的一种新方法—幕级数法。将二维磁场展成泰勒级数或罗朗级数,导出了级数的系数与二维磁性体的奇点的坐标及其它参数的关系式。最后本文用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 物探与化探
    海戴媛
    1983, 3(3): 75-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们对常规电参数(ρ及η)的测定方法技术及装置形式的选择, 统计方法及置信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对露头测定的装置形式及边界影响作了理论计算并提出了合理方案,讨论了提高标本测定精度的技术措施及岩矿电性参数统计分布曲线的主要类型、影响因素及求值方法。并对统计值的置信度的评价方法谈了作者的意见及野外实例。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1983, 3(3): 88-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物探与化探
  • 物探与化探
    韦志洪
    1983, 3(3): 89-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用磁异常剖面对数功率谱估算三度场板埋深的影响因索和改正方法以及不同的二维谱方法估算不同三度场源埋深的可靠性。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张秋光,肖济民
    1983, 3(3): 97-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简明计,许多教材在陈述积分中值定理时,总是认为ξ在积分区间〔a,b〕上,其实ξ完全可以在(a,b)内找到,本文给出了后一陈述的一种严格证明。

  • 教学研究
    邓涛声
    1983, 3(3): 101-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d区元素出现很多例外。本文从电子组态能量计算,并结合洪特规则及原子模型的松紧效应,提出d区元素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规律:① 电子先填充(n-1)d轨道,然后再填充ns轨道。② 最后填充的电子有一个或两个进入ns软道,还是全部填进(n-1)d轨道,取决哪种电子组态最稳定。稳定的电子组态是有一定规律的,综合地考虑这些规律,大体上就能确定d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实际排布。

  • 教学研究
    季哈米诺夫A.B.
    1983, 3(3): 108-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