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铅锌矿床属层控矿床, 主要赋存在上古生界尤其是石炭系中.研究表明: 下古生界铅锌含量高于上古生界; 矿床分布受地质构造严格控制; 含矿层沉积时的岩相古地理条件不利于形成金属硫化物矿源层; 矿石的P b / Z n 值与含矿层不一致; 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属混合铅; 矿石稀土配分模式与含矿层不相似. 故下古生界初步富集的金属和分散的金属是该区主要的矿质的来添
矿床产于晚古生代裂谷带中, 矿体受地层层位、岩性和层间滑动构造控制, 含矿岩石主要为灰岩、泥灰岩和菱铁矿岩。矿石与围岩稀土元素组成特点相似,ΣR E E 较低,现。ΣCe> ΣY, δC e 和δE u 明显亏损, 硫同位素离散度较大; 铅同位素组成均一包体,温度为100-250 ℃ 。成矿溶液盐度不高,为富c a 2+ , SO42+的弱酸一弱碱性热水.矿床为热水沉积-构造改造成因。
在系统研究藏南构造背景、地壳演化、构造分带及岩浆分带的基础上, 从构造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与金属成矿的有机联系出发, 探讨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认为阿尔卑斯型铬铁矿、剪切带型金矿、斑岩型铜矿等在该区县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老厂矿床的矿物组成、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期次、矿物生成顺序、成矿分带及银的赋存状态等特征表明, 该矿床主要形成于火山热液期, 并划分为3 个成矿阶段: 铜硫阶段、银铅锌阶段和砷金阶段. 银主要以辉银矿—螺状硫银矿的形式沿方铅矿解理呈叶片状分布。
由于碳酸盐沉积作用与海平面变化存在有极其敏感的响应, 不同级次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将形成不同级次的碳酸盐旋回层序, 它们的相互叠加即形成异成因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张夏组灰岩大致构成1 个三级旋回层序; 3 个四级旋回层序; 60 余个米级旋回层序。三级旋回层序及四级旋回层序均由其规则的米级旋回层序的垂直叠加形式来加以识别
据野外地质观察、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孢粉分析及微量元素测定等成果的综合研究, 论证了灌阳县城郊紫红色岩系为第四纪沉积的岩溶岩系
在水域进行静力触探, 至今尚无完整的施工工序与成果应用经验, 本文根据在大连、营口等地运用浅水区静力触探试验结果, 提出了施工设计,确立了经验公式。根据简易的水上试验方法,现场试验条件, 取得了较为经济的离岸试验技术。
使用水平层电测深计算机程序, 研究了3 层大地中的中间高阻( 或低阻) 薄层的探测能力。在h1/h2, = l / 5 时, 只有ρ2/ ρl大于4.5 和ρ2 / ρ1 :小于l / 5, 相对异常值η> 20 %, 中间层才能被探测; 发现相对异常值η= 2 0% 时, ρs极值对应的1/2AB 值与中间层的埋深h1的关系约为:h1=1/3Χ1/2AB,即最大可探测深度约为1/6AB。
介绍了内热式镀金担体汞富集管的制作方法、最佳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能, 应用该富集管对浙江遂昌已知金银矿区化探土壤样品中的吸附态汞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与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外热式金丝管的测试结果相比, 内热式镀金担体汞富集管的富集效率高, 尤其是对高含量的热释汞分析比金丝富集管更优。
以金属醋酸盐、4 -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尿素及钼酸铵为原料, 采用固相法于190 ℃ 合成了2 ,9, 16 , 23 -四硝基酞菁锌、镉。由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N O2 ) 4 p c M·2 H 2O( M = Z n , Cd ) , 研究了两种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谱和热稳定性。二者的红外光谱很相似, 紫外-可见光谱在所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有两处主要吸收, 一在600 ~7 00 nm 间的Q 区, 另一在350 nm 左右的Soret 区。在氮气中, 两种配合物均比在空气中稳定, 且锌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比镉配合物高。
将一般多目标规划的稳定性概念与分析方法推广到具有主从策略的多级多目标规划系统, 并通过对这种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计算该系统弱有效解的数值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