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递矩阵方法给出了分层均质弹性地基柔度矩阵的计算公式, 并对双层地基上的条形基础给出了一计算实例, 结果表明, 地基非均质性对沉降影响系数影响较大。
地震作用下的饱水砂土体系是一内部信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的灰色系统, 反映其液化可能性的指标值实际上是一些灰数。取平均粒径、相对密度、标准贯入击数和上覆有效压力作为评价砂土液化可能性的指标, 以它们在各级烈度下液化现场资料的统计均值作为参考数列, 将已知烈度区内待预测砂土的指标实测值作为被比较数列, 计算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若最大关联度值所对应的参考数列烈度大于待预测区, 则判为液化;反之, 则判为不液化;若相等, 则再据次最大关联度依上述同样原则作进一步判定。
多层土构成的深基坑, 在地面荷载及地下水的影响下, 其支护计算复杂。用在Window 系统下的多层土深基坑悬臂式支护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同时采用Visul Basic, Access, Autocad 等多种软件系统联合编程的方法, 提高了软件的功能。为土钉支护,混合支护及有限元图谱支护设计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积累的经验。
K250 段边坡变形的原因是老滑坡的影响, 降雨诱发, 削坡不当及抗滑桩桩长不足, 桩位欠合理等。可采用削坡、排水和再加抗滑桩对该边坡进一步加固。
建立了明确的定量评价滑坡剪出口的力学模型。当从抗滑段开始选取的若干计算垂直的抗滑稳定系数K ≤1 时, 对应的平面或圆弧面与地面相交所形成的范围为剪出带范围, 各计算垂直面中最小的K 值所对应的剪切面为最危险的剪出面。
以优势面理论为依据, 通过对工程地质领域知识的整理, 利用逻辑推理语言prolog , 研制出了用以对各类边坡稳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的专家系统。
对岩溶发育区地基的稳定性以及胀缩性的分析研究得出:在岩溶发育区,除岩溶塌陷造成濒危建筑物外, 地基土的失水收缩及其它多种原因均会导致地基失稳, 基础下沉, 造成建筑物墙柱体开裂。应用托板技术治理由岩溶塌陷造成的老建筑物开裂;对因地基土发生侧挤、流失而造成开裂的建筑物采用帷幕桩堵截并对流失地段灌浆加固;而因地基土暂时失水收缩而引起的局部开裂则不一定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根据钻孔资料, 运用概率积分法预测了矿区的地表移动程度;并采用灰色模型对典型矿井综合开采面引起的地表最终塌陷值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预测。该煤矿开采后, 塌陷严重, 大部分矿井地表最大下沉值和水平位移值均超过有关设计规范允许值。在建筑物和线路及地表水体下开采时, 除采取井下预留设保护煤柱和提前施工放水孔等措施外, 还要加强井上观测, 应用拉杆、圈梁等地面防护措施。塌陷地带用开采废弃土石和矸石充填后, 及时种植树草, 防止土地沙漠化。
根据该区地裂缝大量调查测试资料, 从区域地质背景、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裂缝动态监测等方面,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 研究了地质构造、土体类型、厚度、地形坡度、基岩面起伏及建筑物结构类型等因素与地裂缝灾害的关系, 结合地裂缝形态和动态变化特征, 认为该地裂缝灾害是由于该区中更新统土体的膨胀性所致。
结合梧州大塘3#综合楼工程, 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得出利用静力触探指标来评价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梧州地区的适用性的方法。其既简便可行又经济理。
将轻便触探技术应用于人工挖孔灌注桩测试, 经现场试验给出了几种土层N 10与N63.5的对比系数。利用试桩资料, 对桩端土承载力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起轻便触探N10与桩端土单位承载力标准值qD 的相关关系, 并在桩基检测工程中予以应用。
通过40 余项工程实践及振冲碎石桩设计理论的应用, 认为在工程设计中桩土应力比(n 值) 必须进行实测, 即n =f p/ f s 才能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吻合。在以振冲密实为主的振冲碎石桩工程设计中, 以置换率m 作为主要参数计算桩距的方法, 可供处理地基时参考。
高应变动力试桩法采用数吨重锤锤击, 同时实测了桩顶的力信号和速度信号, 具有高的信噪比。检测中, 一般均能获得可靠的桩底反射及缺陷位置的反射, 从而对桩的完整性作出准确评价。对于预应力管桩和钢桩, 由于其纵波波速变化较小, 故所得的桩身缺陷位置及其完整性评价相当准确;对于钻孔灌注桩, 由于砼纵波波速浮动较大, 所获结果有一定误差。
通过分析循环泥浆的流变特点、岩屑在层流泥浆中的滑沉规律及净孔条件, 认为在大口径正循环钻进及清孔的条件下, 由于上返泥浆是在低剪区运作, 净孔条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循环泥浆能否在低剪率下建立起足够高的有效粘度, 故在施工的过程中, 应重视测试和研究泥浆在低剪区的流变性能, 合理设计泥浆的动塑比, 注意控制泥浆的密度, 以利改善净孔条件。
通过酸雨对灰岩的侵蚀性模拟实验及其化学反应平衡模型的理论计算对比表明, 酸雨-CaCO3 -CO2 系统平衡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灰岩被侵蚀的情况, 而酸雨-CaCO3 -CaMg (CO3)2-CO2 系统的平衡模型却与实验结果相差甚远, 说明酸雨对白云石的溶蚀较少, 而对灰岩中CaCO3 的溶蚀较强, pH =2.0 的酸雨比正常雨水所引起的CaCO3 溶蚀量增大10 倍。在酸雨由pH =3.0 降至2.0 时灰岩的溶蚀量急剧增加, 因此应严格控制酸雨的酸度(pH >3.0)
将圆柱体岩石试件放在一对自制的半圆形钢制卡环内, 进行变角板试验,并将其结果与标准正方体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两种不同形状岩样的内聚力c 值及内摩擦角φ值比较接近, 且圆柱体试件试验所得剪应力τ与正应力σ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96 , 破坏面理想, 破裂体两半基本对称, 故圆柱体试件变角板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程度。
论证了按均匀分布对观测值定权与按正态分布对观测值定权, 然后按最小二乘法平差,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同解性。从而为按正态分布对观测值定权的最小二乘平差法找到了一种快速地、简便的定观测值权的途径。
从分析矿山环境的5 个特点入手, 建立了矿山环境综合评价模型, 对定权及多层加权作了分析, 由环境系统层次模型建立起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提出了定权方法体系和不同层次不同评价因子的定权方法, 并运用运筹学图论中树的概念,把多层加权与矩阵建立联系, 为应用计算机解决复杂的多层次加权问题提供可能。
回顾了计算机在工程地质领域中的应用历程, 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的应用现状, 今后硬件将以高档微机和工作站、服务器为主, 软件上将以GIS 的研制、开发和各种工程地质分析模型的建立、简化为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