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伦布拉克角砾岩筒型铜钼矿床,成矿严格受中酸性浅成岩浆岩组合-北西向构造破碎带-特定层位(中泥盆统北塔山组) 复合控制,矿体具有中强磁性和中等强度的激发极化特性.在矿区北部外围,重要控矿断裂构造的北西延伸方向上存在大规模化探铜异常.综合物探资料表明该区地层和岩浆岩分布与已知矿区类似,在化探铜异常中心部位存在走向与控矿断裂构造基本一致、异常特征与已知矿体类似的大规模磁异常.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指示出矿区及其北部外围存在深部扩大找矿的良好前景.
仁差盆地内构造发育,其中盖层火山岩内的裂隙带、破碎带及基底凹槽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化产于红色蚀变带和暗色蚀变带中.火山岩富硅偏碱贫钙镁、K2O>Na2O,为铝过饱和的酸性火山岩;岩石含铀量较高,背景值为(21~51)×10-6,平均为38×10-6,高于克拉克值约10倍,Th/U=3.5,评价参数为26.26,对成矿比较有利.区域内各时代岩浆岩含铀量在(5.9~16.8)×10-6,前泥盆系变质砂页岩的铜、银丰度值分别为30.32×10-6、0.04×10-6,这些富含多种金属成矿元素的原始地层在发生原地重熔时,能为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该盆地多金属成矿条件优越,是寻找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的远景区,特别是盆地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及基底是未来优先的工作重点区.
在对云南哀牢山成矿带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哀牢山成矿带南段金矿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金矿信息找矿模型.结果显示:金矿受NW 向断裂构造控矿明显,在其周边3km范围内是本区有利的找矿远景区;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岩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金矿床(点)的产出;与地层关系差;区内地层和岩浆岩可能为金矿提供了物源,与金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元素化探异常有Au、Ag、Cu、Pb、Bi.
为了能快速寻找深部隐伏矿体,运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中的地球电化学测量法和金属元素活动态测量法,在内蒙古虎拉林进行金矿勘查试验.结果表明:在已知矿体上方应用此方法进行矿产勘查是有效、可行的;在已知矿体外围圈出了3个异常.对Ⅰ号异常区进行工程验证,发现了有6条具有工业价值金矿体,其中最高品位达23.43g/t.利用深穿透地球化学在寒冷森林覆盖区寻找隐伏金矿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关联维数的基础上,对局部导体的瞬变电磁法信号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瞬变电磁响应电位异常(包含有一定干扰)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对尺度ε的选取进行了讨论,应根据瞬变电磁异常响应的分形体特点进行细致分析,才能得出尺度ε的合理取值范围.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分形理论解释瞬变电磁资料,可为减少成果解释的多解性提供帮助.
剑门关景区具有独特的城墙式砾岩(主要为块状砾岩,或含砾砂岩) 断崖景观,自中新世以来,受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逐渐隆起和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活动的强烈影响,地层上升接受强烈的剥蚀,河流下切作用加强;在流水下蚀、重力崩坍等主要外动力的作用下,形成千姿百态的丹霞山岳、关隘和峡谷等系统和稀有的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浓厚的“三国文化”气息.据《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和百分评定法评价,认为其具备构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利用X荧光光谱、化学分析、XRD、激光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西安不同城市功能区降尘样品中粉煤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降尘中粉煤灰颗粒主要为玻璃质物质,具有包裹结构和多孔性特征,降尘中粉煤灰平均含量24.99%,空间分布受电厂排灰控制.降尘中粉煤灰粒度小于10μm,平均粒径仅4.13μm,均属于可吸入颗粒,含有大量亚微米粒子,对人的呼吸系统危害极大.粉煤灰本身重金属含量较降尘低,说明城区的汽车和其它工业污染是更为重要的大气重金属污染源,粉煤灰本身带来的重金属元素在大气粉尘中不占主导地位.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分别研究了仲丁威、三唑磷、马·异乳油、硫·三环唑和2,4-D等5种农药对土壤中Cr(Ⅲ)和Cr(Ⅵ)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和5种受试农药影响下,土壤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5种受试农药对Cr(Ⅲ)的吸附率和饱和吸附量的影响较小.但马·异乳油和硫·三环唑使土壤吸附Cr(Ⅲ)的亲和力常数k和标准自由能变ΔG0下降,表明它们降低了土壤对Cr(Ⅲ)吸附强度.此外,三唑磷和硫·三环唑降低了土壤对Cr(Ⅵ)吸附,饱和吸附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11.0%和9.8%,而马·异乳油能显著地增加土壤对Cr(Ⅵ)的吸附,使饱和吸附量增加36.4%.
濮阳市李子园地区河渠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三里店沟水污染最为严重,严重威胁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主要污染因子有COD、BOD、氨氮、挥发酚、石油类和大肠菌群等.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三里店沟水COD在潜水含水层中的分布及衰减规律发现:构成COD的物质在潜水含水层中迁移缓慢,COD衰减梯度较大,为0.89mg/(L·m).目前对该水源地的地下水质影响不大,但仍要加强水资源保护,以免污染程度增大.
通过拟静力法和坐标变换将钢筋混凝土板的动力问题转化为各向同性板的静力问题,利用域外奇点法求得钢筋混凝土板自由振动的各阶自振频率.该方法简单实用、易于编程,适用于任意形状、多种边界条件的钢筋混凝土板.将算例数值结果与解析解比较,表明该方法精度良好.
利用Vlasov开口薄壁杆的基本理论并结合有限元方法,将复杂的空间三维问题简化为一维离散数值问题,建立了一维开口薄壁杆件有限元理论和方法,并给出刚度方程的显式.通过典型算例分析了开口薄壁杆截面的相对壁厚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当相对壁厚不超过10%时,本文方法和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而两种方法的离散自由度之比达到1∶185.充分表明了本文所提方法和计算模型在薄壁结构中不仅计算精度高、简便易用,与传统有限元法相比可以大大缩减离散自由度,保持了很高的计算效率.
对碳纤维布(CFRP)横向约束的混凝土矩形偏心受压柱进行了静载性能试验,测得了小偏心受压柱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并在小偏心范围内,对不同偏心率下的CFRP加固混凝土柱受压的极限承载力和可靠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贴CFRP能有效地提高小偏心受压混凝土柱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和可靠度,且其极限承载力和可靠度的提高幅度随偏心距减小而增大.
针对现行选择高速公路隧道结构型式方法上的不足,遴选影响高速公路隧道结构型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根据因素的不同层次与类别,借鉴层次分析法,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并求解高速公路隧道结构型式优选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确定最优方案,结合实例介绍该方法的具体运用.实例研究表明,运用优选模型选择隧道结构型式能有效克服现行方法的缺点,优选结果正确,方法简便实用.
利用基于马歇尔试验方法的多因素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和综合平衡法比较了各个指标对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确定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的最佳纤维掺加量及最佳沥青用量.同时,对比研究了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了纤维之后,其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均有所改善,但其对高温稳定性的改善程度不如SBS改性沥青.
采用一种新的变形预测方法,即将GMDH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运用到变形预测中进行短期以及长期预测,并且将预测得到的结果与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MDH神经网络是一种比较好的预测方法,在变形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提出了基于抵偿椭球面的起算数据建立抵偿坐标系的方法,并证明它与基于参考椭球面的国家统一3°带坐标存在严格的换带关系,给出了抵偿椭球面与参考椭球面的换带公式.使用该方法,可以将抵偿坐标系中任意点的坐标变换到国家坐标系中.
在现有的粗差探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离散形式DEM的粗差探测算法,并采用实测的ZX铁路线DEM数据对该算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对不规则DEM粗差的探测有效实用.
采用水热法,在380℃、填充度为70%的条件下,以1.5和2.0mol/LNa2CO3作为矿化剂,反应时间72h,合成了硅铍钠石晶体.晶体以等轴粒状的八面体晶形为主,有少量四方柱状晶形.应用双目立体显微镜、SEM和XRD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在碱性较弱的环境中合成的晶体,除了硅铍钠石晶体外,还有一定量的六方柱状钙霞石晶体存在.提高晶体生长溶液的碱度,则硅铍钠石晶体的量明显增多.
剑麻纤维(SF) 经碱处理后与自制的低毒改性脲醛树脂(UF)、固化剂等原料进行捏合、模压成型,制成SF/UF共混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固化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DSC对树脂进行了固化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固化剂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用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12.39kJ/m2,磨损体积仅为1.47×10mm3,弯曲强度达到了55.24MPa.
为研究经蒸汽爆破处理过的剑麻纤维(SF) 对酚醛/SF/玻璃纤维(GF) 共混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蒸汽爆破处理过的SF、GF和酚醛树脂(PF) 进行辊炼、模压成型,制得PF/SF/GF复合材料.采用静态、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S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材料冲击断面的形态.结果表明,SF的加入对PF/SF/GF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提高,与未加入SF相比,当m(SF)∶m(GF)=1∶1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25%,耐磨性能提高了66%,损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了约12℃.冲击断面的SEM分析说明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作用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制作双电层电容器基础上,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活性炭电极表面负载氧化镍.XRD测定表明,镍氧化物以NiO形态负载于活性炭电极上.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氧化镍/活性炭复合电极循环伏安曲线呈矩形特征,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其交流阻抗谱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电化学过程受扩散和氧化镍的赝电容行为控制;其恒电流充电曲线呈直线,电容特性显著,大电流性能良好,比容量达104.7F/g,是活性炭电极比容量的1.35倍.
以LiNO3、Al(NO3)3·9H2O、Co(NO3)2·6H2O和球形Ni(OH)2为原料,采用熔盐包裹法在空气中合成了LiNi0.8-xCo0.2AlxO2.采用XRD、SEM和电池性能测试仪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考察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掺铝量和锂过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熔盐包裹法在空气中合成的LiNi0.8-xCo0.2AlxO2具有α-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和球状形貌,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LiNi0.7Co0.2Al0.1O2的最大放电比容量达到157.7mAh/g.在空气中合成LiNi0.8-xCo0.2AlxO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合成温度750℃,合成时间16h,锂过量10% (摩尔分数).
以β-丙氨酸、水杨醛和乙酸铜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双核铜(Ⅱ)-β-丙氨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Cu2(β-ala-sala)2·H2O]·H2O,采用元素分析、IR、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抗菌活性实验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且具有比青霉素更好的抗菌活性.
利用松香中的左旋海松酸与丙烯酸进行D-A双烯加成反应,制成松香丙烯酸加成物(RA),再将其与液溴反应,制成溴化物(BR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表征了RA、BRA的分子结构,紫外光谱表征了产物中双键吸收峰的变化,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法表征了产物的热分解性能,燃烧试验测试了产物的阻燃性能.实验表明,BRA失重10%和50%时的温度与RA相比,分别下降了32.3和5.8℃,分解温度范围变宽且难以燃烧,是一种较好的阻燃材料.
通过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测定有机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盐酸溶解实验,对不同光泽、颜色的淡水养殖珍珠有机质含量和蛋白质对文石的包被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珍珠的颜色深浅和光泽强弱均与蛋白质含量相关;随着有色珍珠的颜色加深、白色珍珠光泽加强,有机质含量增加,其内部有机质与文石排列结构更有序化,有机层的镜面反射作用增强,晕彩更易显现,光泽相应增强;淡水养殖无光珠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有机质分泌不足,形成了不规则的珍珠层的结果.
采用恒电流阴极极化法研究了模拟铁器文物在碱性溶液中恒电流脱氯过程氯离子的迁出规律以及脱氯电流密度的选取原则.实验结果表明:恒电流脱氯实验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氯离子迁出率逐渐增加,电效率却逐步降低.综合考虑氯离子迁出率和电效率两个因素,氯离子迁出率和电效率交点所对应的值为合适的阴极电流密度,本实验条件的最佳阴极电流密度为0.50mA/cm2.经脱氯处理后的带锈试样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腐蚀产物中主要为Fe3O4、Fe2O3和α-FeOOH相,γ-FeOOH相基本消失.
研究了Cu(Ⅱ)-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OP高灵敏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时,Cu(Ⅱ)与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形成的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12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7.27×104 L/(mol·cm),铜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络合物组成比为c(Cu(Ⅱ))∶c(PAR)=1∶2.加入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盐等可消除Fe3+、Co2+、Ni2+等离子的影响.该方法应用于食品、茶叶中微量铜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回收率在96.8% ~106%.
为改善公交客车的燃油经济性与车辆尾气排放,提出了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驱动系统方案及工作模式,针对两种运行工况,在满足车辆动力要求并保证发动机最高燃油效率的前提下,以实现蓄电池充放平衡为目标设计了该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应用以MATLAB为平台的ADVISOR2002软件建立该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其在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指标三方面均优于传统内燃机动力客车,每百千米的节油率在2种典型循环中分别达到45.6%和33.5%.仿真模型和控制策略能满足混合动力公交客车驱动系统设计要求.
分析了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主要特征参数——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覆盖因子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在LabVIEW 8.2的平台上实现了系统不确定度A类和B类评定,并采用该系统对光辐射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分析快速,能够满足误差自动分析的需要,提高了测试系统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凸多边形交、并求解的难点在于如何维护结果多边形的顶点序列.提出了以顶点与多边形的空间拓扑关系为基础,将不同拓扑关系的顶点进行重新组合的方法来解决任意2个凸多边形交、并的求解问题.算法易于编程实现,能够较好的求解二维凸多边形区域各种情况的交与并,可为GIS应用中矢量多边形之间的关系计算提供算法基础.
采用PCA、SFIM和MLT3种融合算法对ETM+影像进行融合,并从融合影像的光谱质量、空间结构信息和分类精度等方面对融合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FIM融合法的光谱质量最高,PCA融合法具有最高的高频空间结构信息融入度,MLT融合法具有最高的分类精度,3种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都较原始影像的分类精度有所提高.
讨论了直径为4的k-优美性,证明了n>k-1时,树PG(n;r1,r2,…,rn)和PF(n;r1,r2,…,rn;rn+1)皆是k-优美树.
利用Nevanlinna的值分布理论,进一步讨论了两函数的导数具有公共值问题,推广了杨重骏、仪洪勋在涉及小函数的情况下唯一性的一个结论,得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
讨论了一类不同分布的两两NQD随机变量序列的完全收敛性,推广并改进了Matula、王岳宝等关于同分布的两两NQD列部分和的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