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坞金矿受控于一条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在脆-韧性剪切带递进变形过程中,由于构造变形分解,剪切带内形成以砂岩构造透镜体为弱应变域,以构造板岩为线性强应变带的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构造透镜体弱应变域是一个周期性的流体泵吸中心。从早至晚,构造透镜体内产生4期明显的构造-流体事件:无矿雁列石英脉阶段、无矿液压角砾岩阶段、二次变形分解及成矿阶段、成矿后的右旋斜冲挤压阶段。成矿阶段的破裂主要集中在砂岩构造透镜体中早期石英脉或液压角砾岩上,形成以碎裂石英脉及液压角砾岩为主要矿化母岩的透镜状矿体。构造透镜体系统中构造-流体作用是通过变形分解、构造泵吸、液压致裂、裂开-愈合相互有序作用而解耦的。基于对该矿床的成因及构造解析,认为金家坞金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床,而非石英脉型金矿床,长坞坳矿段中砂岩构造透镜体是成矿流体聚积的中心,且深部会出现强应变带分布的无矿“天窗”。
桂西下雷、土湖锰矿区于上泥盆统榴江组—五指山组—融县组—下石炭统巴平组与中泥盆统北流组之间,发育了一种特殊的、呈陡崖状的高角度“上超”状的地层接触关系——陡崖式假不整合。通过对下雷、土湖锰矿区该类型不整合的发育位置、产状、界面及图面效应等特征,尤其是横向沉积接触典型特征的研究,得出了其是在海底陡坡、悬崖等特定古地形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老地层间的横向沉积接触关系,而非存在间断的上下地层关系的认识。土湖锰矿区的这种高角度上超接触关系,其形成始于中泥盆世吉维特期晚期至晚泥盆世之初,是中泥盆世晚期广西海域大裂解事件的产物,是造盆运动形成的一种横向沉积构造,与同生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发现对认识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的多样性,对右江盆地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发展演化史及赋存锰矿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木利锑矿外围三号背斜4、5、6、9线地电提取金离子含量概率统计,除背景场以外金还有2次富集。分析了地电提取金、银离子含量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点:Au、Ag离子含量均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空间上Au、Ag异常(峰值)不同步出现。三号背斜SW 翼与NE翼,都出现了Au峰值>0.11×10-9的异常;在错断三号背斜的次级NW向断裂部位,存在金离子含量>0.85×10-9的异常。因此,对三号背斜及其断裂部位的锑矿勘探中,应注意查定锑矿样中Au的含量,以确定Au的利用价值。
复兴村金矿床位于白山-老岭成矿带上,印支-燕山期幸福山岩体(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头道沟岩体(钾长花岗岩)的北西侧,矿体主要赋存于元古代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严格受NNE、NW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有5条主要矿脉,金的平均品位在(3.41~5.79)×10-6,矿石类型为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型和蚀变闪长岩型,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δ34S(硫化物)矿石为2.3‰ ~21.4‰,容矿围岩为-9.7‰ ~18.4‰;δ18O(石英)容矿围岩为18.61‰ ~21.0‰,矿石为9.87‰ ~14.84‰。金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地幔)和地层,该矿床属燕山期中低温热液断裂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并从构造、岩石学、矿物学、围岩蚀变等方面归纳了找矿标志,为在该区内寻找此类型金矿床提供帮助。
运用MAPGIS强大的数据采集、空间分析等功能,根据黔西北垭都-蟒硐铅锌成矿带地质、地球化学基础资料,探讨了铅锌矿与地层、断层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并据此进行该区的找矿预测,圈定了5个成矿远景区,即江子山-猫猫厂远景区(Ⅰ)、草子坪远景区(Ⅱ)、垭都远景区(Ⅲ)、蟒硐远景区(Ⅳ)、白腊厂远景区(Ⅴ)。成矿远景区均位于地层、构造、铅锌异常分布的有利地段,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前景佳,是目前及今后重点找矿靶区。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分布于不同的岩溶区域,具有集中性、差异性和地区性等空间分布特征。按地理和行政区域及系统分区分类的方法,将中国岩溶区域分为4级:区域、区、亚区和样块,并以岩溶景观的山景、水景、洞景等3种主要类型来分析、总结和概括各岩溶区的景观异质性、组合特征、特色等。认为岩溶景观发育过程是沉积过程、岩溶过程、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统一复合体,是一个富反馈的系统,在影响和控制岩溶景观发育的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关系并构成一个动态、复杂的岩溶景观成景耦合系统,它们共同的作用对象是成景地层,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来完成。通过分析总结认为各岩溶区域成景耦合系统间的差异是造成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异质性的根本原因。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一座高外水压力、大涌水量的岩溶越岭深埋长隧洞。交通辅助洞工程中各涌水点有直涌型、冲溃型、劈裂型3种涌水形式,其中冲溃型涌水的可预见性小而破坏性最大。对辅助洞中各涌水点的统计分析表明:白山组中没有出现特大型(>1000L/s) 的涌水点,涌水类型一般为直涌型;而在盐塘组和杂谷脑组中都发生了特大型涌水,3种涌水类型都可能会出现。在隧洞洞线高程部位白山组岩溶发育较盐塘组和杂谷脑组弱,且白山组岩溶整体发育微弱。
分析了基于传统土力学理论的极限平衡法在缓坡率膨胀土路堤加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大气活动带理论,对含水量在坡面水平方向的影响深度作了研究,提出了缓坡率膨胀土路堤加筋长度的计算公式;与路堤含水量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加筋长度确定方法的合理性。大气活动带范围内土体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是缓坡率膨胀土边坡出现开裂松散,产生浅层牵引式滑坍的主要原因;可以利用筋材对其进行约束,来吸收收缩应力,协调膨胀变形;其加筋长度应当大于等于含水量在坡面的水平影响深度。
不同地区土层参数各不相同,基坑变形对各参数变化的敏感性也不相同。以深圳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借助加权残值法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该基坑在各工况下的变形,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同时重点研究了土层参数变化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土体的弹性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对基坑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影响较明显,尤以内摩擦角最为敏感,且地表沉降量随着土层内摩擦角的减小呈线性增加趋势。
阐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现象的特征及其各种机理解释所存在的问题。对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流变学行为、沥青的化学组分和SBS改性机理的流变学分析表明:沥青具有基本的流变学行为特征,采用SBS等高聚合物对沥青进行化学改性后沥青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弹性效应增强,无意中使沥青的基本流变学行为更明显。认为除“剪切变稀”、“爬杆迁移”、“挤出胀大”3个基本流变学行为外,“无管虹吸”行为也对沥青路面的“泛油现象”有贡献。提出了完整的流变学泛油机理、沥青“爬杆”的理论迁移方向和实际迁移方向。沥青的流变学行为正是沥青路面泛油的材料学原因,而聚合物化学改性作用增强了沥青的这些行为表现。
介绍了小波基本理论与去噪原理,研究了小波阈值去噪改进方法在变形监测信号处理问题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小波阈值去噪改进方法在变形监测信号的去噪中不仅能有效地降噪,而且较好地保持了信号的光滑性。改进方法所得的信号比增益较传统的阈值去噪方法有明显的提高。
提出利用全站仪免棱镜对边测量功能来间接精确、快速获取楼高数据的方法。根据测量平差原理推导出该法的精度以确定其适用的精度范围和应用领域,应用该法及传统悬高测量、影像测量的方法,对广西南宁市10座不同高度的建筑物进行实测,将所测数据与经典的坐标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全站仪免棱镜对边测量其精度范围在1/175~1/556,大大优于悬高测量(1/14~1/232)与影像测量(1/51~1/263)结果的精度。对边测量具有自由设站的优点,使其能在任意位置量测高层建筑的高度,极大的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针对新疆天山公路实际,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引入GIS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采用多元回归、信息量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等多种评价模型对公路沿线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多源数据采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得到优化线路,为天山公路改建的路线方案选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同时引入动态分段技术建立了公路地质灾害动态数据库。
利用温差水热法,在复杂的盐酸体系下,合成了不同形态的无色绿柱石晶体。晶体生长所用试剂Al(OH)3、BeO、HCl等均为分析纯,SiO2为高纯度的石英碎块,高压釜内溶剂填充度为40% ~55%,晶体生长温度500~600℃,生长时间7~15d。通过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合成绿柱石的成分与其理想成分接近,晶体结晶程度高;利用双圈反射测角仪和微分干涉显微镜的测试与观察,合成绿柱石为六方短柱状晶形,主要发育平行双面c{0001}、六方柱m{101-0}、a{112-0}以及六方双锥p{101-1}等4种单形晶面,各单形晶面的微观形貌相对比较单一,平行双面只有六边形生长台阶,柱面上主要为平行c轴的平直条纹,在局部地方出现多边形生长台阶,六方双锥单形晶面上存在比较丰富的多边形生长锥和乳状生长丘。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a2LaBiO6/ZnO复相材料,研究了Ba2LaBiO6/ZnO复相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组织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实验样品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均显示了良好的NTC特性;烧结体中的相主要由六方结构的ZnO、立方结构的Ba2LaBiO6及含量很少的未知相组成,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材料中ZnO含量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在给定Ba2LaBiO6的组成下,随着材料中ZnO固溶体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室温电阻率减小,B25/125系数的值基本不变。
为了解载体表面改性对负载型光催化剂表面活性的影响,采用氮等离子体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并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水解法负载TiO2,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光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用氮气吸附法比较了活性炭纤维表面改性前后负载TiO2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的情况;利用XPS测试分析了利用改性前后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的复合光催化剂表面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改性前后获得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具有相似的形貌和孔隙结构;而载体经表面改性后获得的复合光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物种量提高了近3%,用其光催化净化浓度为20mg/m3的甲醛气体400min,甲醛的降解率达98%以上。
采用NH4VO3为原料,在Ar气氛保护条件下,以固相热解的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V6O13,研究了不同Ar气流量、温度制度等工艺因素对V6O13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等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r气流量的增加,钒氧化物中钒的价态逐渐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V6O13颗粒逐渐长大,并在(002)和(003)晶面出现了择优生长。在Ar气流量为85mL/min、升温速率5℃/min、180℃保温1h、300℃保温1h、450℃保温30min的条件下,随炉冷却得到的V6O13物相单一、颗粒均匀,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正极材料。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Cu(Ⅱ)和Fe(Ⅲ)复合掺杂的非晶相氢氧化镍。利用XRD、SEM、EDS、Raman光谱测试分析样品的结构形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Ⅱ)和Fe(Ⅲ)较好的溶于Ni(OH)2的微结构内部,样品粉体材料微粒均匀,微结构无序性强、缺陷较多。在制备体系采用在55℃、pH=11,搅拌反应2h的工艺条件下,复合掺杂比Fe为3%、Cu为5% (质量分数) 所制备样品合成的电极,在80mA/g恒电流充电5h,40mA/g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V的充放电制度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353.82mAh/g,放电平台为1.268V,电极材料结构稳定,循环可逆性良好,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在pH为3.6的Clark-Lub’s(C-L)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Fe(Ⅲ)-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生成三元复合物,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λ=567nm,考察了反应体系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在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BSA浓度在0~200mg/L、HSA在0~125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对BSA和HSA的摩尔吸光系数ε567分别为1.61×105和1.75×105L·mol-1·cm-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凯氏定氮法基本一致。
用分子量分级的方法将多分散的氯化聚丙烯分成5个分子量不同的级分,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级分甲苯溶液的粘度;关联了粘度与分子量、粘度与浓度的关系。在298.15K下,粘度与分子量呈幂函数关系,η=βMγ;粘度与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η=Kexp(AC)。依据粘度与分子量的关系,由溶液粘度可以直接估算氯化聚丙烯的分子量,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大方便。
通过阴极发光仪对养殖珍珠和处理养殖珍珠的阴极发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阴极射线激发下,淡水养殖和处理珍珠发黄绿或绿色光,而各色海水养殖和处理珍珠不发光;阴极显微观察可见部分处理珍珠层的表面微破损。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不同的发光特点与其所含的微量过渡元素有关:淡水珍珠因富Mn而发光,海水珍珠则由于贫Mn富Sr而不发光。阴极发光特征可作为无损鉴别海水、淡水养殖珍珠以及处理养殖珍珠的主要依据之一。
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根际微生态效应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根际微生态效应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重金属在根际环境的分布与累积、地球化学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以及影响重金属根际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pH、根系分泌物、微生物) 等。但植物尤其是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际作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根际土壤环境条件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制约机理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目前研究仍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采用自制的碳羟基磷灰石(CHAP) 作为铀的吸附剂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反应时间、吸附剂用量、铀初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H值为5.5、吸附时间为60min、CHAP用量为4g/L,对初始浓度为40mg/L的铀废水进行吸附,去除率高达98.8%,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15.38mg/g,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CHAP对铀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
考察了土壤几种化学性质同土壤铬形态及土壤铬生物有效性间的关系。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所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铬形态提取,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提取液进行测定。各形态百分含量:水溶态0.29%、交换态0.31%、碳酸盐结合态0.4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38%、有机质结合态6.76%、残渣态88.72%。所研究的土壤化学性质中,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以及碳酸盐量对土壤铬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影响较大,铁氧化物与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铬形态的分布及生物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分离到一株对多种植物具有生理活性的放线菌,为确定其准确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多相分类学研究。形态特征表明孢子丝螺旋状,孢子球形(单颗)或椭圆形,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均与丁香暗黄链霉菌相似,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放线菌为丁香暗黄链霉菌(Streptomyceslilacinofulvus)。可以预见该放线菌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在农作物的栽培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对海洋环境噪声大、干扰信号强的特点,在水声信号处理器研制中,采用自适应滤波模块对海洋水声信号进行处理。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滤除噪声和抗干扰能力,顺利实现了海洋复杂环境下的水声信号处理。
通过对Apriori算法挖掘过程的深入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基于事务相似矩阵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ARBSM):在压缩事务布尔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事务相似矩阵,直接查找高阶K-项频繁集,有效解决了Apriori算法逐层搜索的迭代产生频繁项集的瓶颈问题。测试结果表明,ARBSM算法可以高效地挖掘潜在的强关联规则。
在Ku波段的微带阵列天线贴片单元基础上,进行了低旁瓣阵列的设计。设计了切比雪夫阵列、切比雪夫分布与等幅分布综合的16×16阵列,利用CST软件对这些阵列进行仿真。通过比较仿真结果,选择旁瓣电平较低的切比雪夫分布与等幅分布综合的16×16阵列进行加权处理。结果表明,权值为0.9、阵元间距为0.7λ的16×16切比雪夫分布与等幅分布综合阵列,旁瓣电平小于-26dB,阵元电流相差较小,达到了性能指标要求。
基于到户配送运作模式,构建了配送作业的优化模型,并用实例介绍Excel规划求解工具对模型的求解。采用此方法可便捷地优化配送方案,提高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利用混合夸克模型,计算了K+ -d弹性散射的总截面,并与实验数据比较,探讨普通夸克与奇异夸克质量差异及夸克自由度对散射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差异对总散射的影响约为2%,夸克间相互作用在改善实验数据的理论描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非线性网络的适当端口施加正弦电压源uS,用基波平衡原理求得注入网络的基波电流isi。当isi=0时,如果存在有n个基波解的频率和幅值(ωS1,Umi)(i=1,2,3,…,n),则网络必然也对应的存在有n个周期解。如果基波解不存在,则原网络的周期解也不存在。以双漩涡电路为例,说明混沌振荡的性状。结论的普遍性可以推广到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其正确性可以用SIMULINK仿真验证。
阐述了VaR作为风险度量工具的优缺点,针对VaR的不足,介绍了近期一些关于一致性风险度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各类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合理风险度量模型应该满足的基本性质:凸性和单调性。针对这两条性质,结合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心理因素,引入了一种更贴合实际投资组合要求的新风险度量模型——指数加权期望损失(WES),从而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