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镜下特征及SiO2含量,将龙头山金矿成矿岩体的构成主体重新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气液导致岩体上部发生弥散型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受热流体的酸碱分离作用影响,形成高岭石化相对在上、绢云母化在下的垂直蚀变分带。侵入岩浆带来的热能,同时形成有大气降水加入的富硼含矿热液,并沿岩体接触带及顶部发育的碎裂构造等开放空间充填,交代已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围绕岩体的近环状含金隐爆角砾岩和电气石-硅化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成矿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燕山晚期受混染的I型花岗岩浆;与周边岩体在成岩物质、侵位空间及成岩时代等方面表现出岩浆活动的一致性。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内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海西期桃家寨闪长岩体内,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与金伴生的是以黄铁矿、方铅矿为主的各种硫化物。本文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脉型矿石中方铅矿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坪金矿床主成矿阶段铅同位素具有较窄的206Pb/204Pb值和相对较高的207Pb/204Pb值及208Pb/204Pb值,但变化范围不大,分布于正常铅范围。通过计算获得相关特征参数,利用铅构造模式图及相关图解综合分析,表明矿石铅为壳幔混合铅;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4.9‰ ~9.2‰,平均值为3.12‰,偏离陨石硫的范围,而与基性岩类的硫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反映了地幔硫遭受地壳物质混入后的硫同位素组成。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为深部幔源物质混合了壳源物质。
“岩玉” 样品有豆荚、佛、观音等款式,微泛“起荧” 的橄榄绿色并有局部“起皮” 现象,半透明,玻璃光泽,相对密度3.30,折射率1.652~1.665、双折射率0.013、二轴正晶,长波紫外光下发蓝白色荧光。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谱(EDS)、红外光谱(IR)测试研究表明,“岩玉”样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偏光显微镜下,“岩玉”具典型的似斑状结构,表明硬玉矿物结晶形成有两个世代:早世代为半自形柱状斑晶,柱长1.2~1.5mm、柱宽0.35~0.8mm;晚世代为他形粒状基质,粒径0.2~0.5mm,在硬玉矿物的裂隙或解理缝中充填有蓝色染剂。“岩玉”的似斑状结构是造成样品局部“起皮”现象的主要原因。长波紫外光下的蓝白色荧光可能与矿物的裂隙或解理缝中蓝色染剂有关。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了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罗富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分别为SQ1和SQ2。区内的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上超和削蚀,在垂向上主要出现在地层叠加方式的转换带。通过对基干剖面、辅助剖面和主要钻井资料的分析,绘制了桂中坳陷中泥盆纪东岗岭期(SQ1,SQ2) 的沉积体系图。
为了更好的研究油藏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以及注水前沿的推进位置,给出了三维空间任意线电流源且电导率连续变化的井-地电位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模拟过程中,采用异常电位法消除线电流源奇异性的影响,并且将网格节点间的电导率设计为连续变化,使其能够模拟实际中更为复杂的地质情况;考虑到采油井或注水井可能存在垂直、倾斜及水平等任意情况,推导了任意线电流源正常电位的计算公式;采用对称超松弛预条件共轭梯度法解大型线性方程组,解决了井-地电位三维模拟速度慢的问题,并编制了实用、高效的井-地电位三维模拟软件。通过对3例地电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水泥环胶结质量、回流井到观测井的距离以及目标层的深度对井-地电位观测结果的影响。
在坑道直流电阻率法探测中,由于受坑道及坑道内各种工程设施的影响,其电阻率异常会发生严重畸变,增加了资料解释难度甚至造成错误的解释。根据物理模拟的相似性原则,设计了模型试验以研究坑道环境的影响:在土槽中挖一空腔作为坑道,用钢筋和低阻球体代替轨道及施工机械,旁侧异常体设计为低阻铜球和高阻空腔。结果表明,坑道环境对电阻率测量存在影响,坑道直流电阻率实测数据解释前必需消除其影响。经用差值法、比值法和综合改正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改正,并对比改正前后数据的2.5维反演结果,这3种方法都能很好的消除坑道环境影响。
在对流澜河间地块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分析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钻孔揭露的岩溶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岩溶区:补给岩溶区、补给径流岩溶区和汇流排泄岩溶区。不同区岩溶发育特征不同:补给岩溶区岩溶发育弱,主要形成岩溶裂隙,发育深度较小,一般<40m;补给径流岩溶区岩溶发育深度较大,一般<100m,以岩溶裂隙为主,偶见溶洞;汇流排泄岩溶区岩溶最为发育,溶洞规模大,岩溶发育深度一般<50m。从补给岩溶区到补给径流岩溶区和汇流排泄岩溶区,岩溶发育特征受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控制。
在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中各个典型天坑单体形态特征和对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旅游开发现状,提出4个典型天坑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核心吸引力:大石围天坑—岩溶山地观光产品体系;黄?洞天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穿洞天坑—科普科考旅游产品体系;大曹天坑—探险旅游产品体系。根据不同天坑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和各自的发育特征,将岩溶天坑旅游产品开发方式概括为纵向分带式:顶部,以观光或生态旅游为主;中部,外侧以登山观景体验为主,内侧以极限体验为主;坑底,地质科普游,或地下河、洞穴探险,或森林休闲、环境体验。
对Maxwell粘滞阻尼器耗能单自由度结构在Kanai-Tajimi谱地震激励下的随机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结构运动方程,将随机平均法运用于结构的微分与积分混合运动方程,结构的响应幅值近似为一维Markov扩散过程,获得了扩散过程漂移系数和扩散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利用扩散过程与FPK方程的对应关系,获得了幅值概率密度函数、幅值任意阶矩和结构响应能量任意阶矩的解析解;利用幅值和相位角与结构位移和速度的相互转化关系,获得了结构位移与速度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和位移、速度方差以及位移期望穿越率的解析解。算例表明:当阻尼器的阻尼系数cb和广义支撑刚度kb增大时,结构随机响应减小,减震效果增强。
为研究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性能,分析其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截面数值积分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对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受力全过程的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基于塑性理论提出了梁抗弯强度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计算公式对钢箱-混凝土组合梁顶板、底板、腹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主要参数对梁的抗弯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厚度变化对梁的强度的影响强弱依次为:底板>腹板>顶板,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明显提高梁的强度。
在确定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极限状态的基础上,分别给出预应力碳纤维板在梁底面粘贴和梁两侧粘贴进行加固时的设计计算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同非预应力加固方法相比可有效提高其抗弯强度及刚度,同时可减少碳纤维用量、节省工程总造价。
传统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考虑变量相关情况时,往往要利用正交变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不相关的随机变量来求解。然而,当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大或者变量之间形成的系数矩阵为负定矩阵时,正交变换求解方法失效。利用广义随机空间内的可靠度理论和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相结合,一方面可避免正交变换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传统一次二阶矩法收敛慢的缺点,方法简便易行,程序实现容易,可提高计算效率。
为深入了解L形钢管混凝土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试验为基础,参考常用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提出采用等效约束效应系数ξDB来考虑L形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对L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给出了有限元计算钢管和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钢管与混凝土间界面模型的确定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其荷载-变形关系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典型L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下降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宽厚比、长宽比、钢管屈服强度和混凝土强度对L形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提高系数的影响。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几何尺寸、材料强度和计算模式不定性系数的统计参数,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抗弯承载能力和抗剪承载能力的统计参数;在考虑结构构件抗力、恒载效应、车辆荷载效应、横向分布系数和车辆荷载冲击力的随机性的基础上,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方程,采用JC方法计算可靠度指标。对一座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进行承载能力可靠性评估并对影响可靠度指标的随机变量(恒载、车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冲击系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恒载效应的随机性对可靠度指标影响很小,车辆荷载效应、横向分布系数、冲击系数的随机性对可靠性指标影响较大且依次加大。
结合广西南友公路膨胀土路堤试验段,开展石灰改良膨胀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素膨胀土试件浸水后全部崩解,该区膨胀土的水稳性很差;部分养生7d和14d的石灰改良土试件也在浸水时崩解,主要是由于龄期较短,改良土中产生的CaCO3较少导致联结作用较弱,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采用养生28d龄期的强度值较合适;掺灰率和养护龄期对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大,且石灰改良土存在最优掺灰率,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在养护初期表现为线性增大关系。
为了使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在地图上得到有效的表示和反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的形式处理制图资料。本文证明了比率量表可以分别以间隔量表、顺序量表和定名量表的形式表示,但定名量表则不能表示为其他的量表形式。揭示了这4种量表,实为以偏序集(A,≤) 有条件地表示偏序集(X,≤) 的数学本质。指出定名量表属质量特征的概括,而顺序量表、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则属数量特征的概括。
针对传统离子膜烧碱工艺原材料消耗大、能耗高的缺点,取消原脱氯塔后亚硫酸钠处理装置与一次盐水生产中的加次氯酸钠装置,使脱氯后淡盐水保留5~50mg·L-1游离氯送去一次盐水化盐,并通过改造原有离子膜烧碱生产系统的相关设备、增加在线监测、改进部分工艺操作方法以及优化工艺控制指标和自动控制参数等措施,实现了生产系统稳定运行,工程操作和维修强度明显减少,且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优等品的标准要求。生产1万t烧碱时亚硫酸钠、氯化钡、次氯酸钠的消耗分别下降57.1%、18.5%、100%,节电约1600kW·h,外排硫酸盐沉泥减少28.6% (干基)。
采用Cu(Ⅱ)盐与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双希夫碱(H2L)在二氯甲烷和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的分子式是C26H24Br4CuN4O4,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0.7585(1)nm,b=1.2005(1)nm,c=1.7389(1)nm,α=94.1760(10)°,β=100.596(1)°,γ=103.587(2)°,V=1.5017(3)nm3,Z=2,Dc=1.857Mg·m-3,F(000)=818,μ=6.09mm-1,;最终偏差因子(对I>2σ(I)的衍射点):R1=0.063,wR2=0.0912;对全部衍射点,R1=0.2506,wR2=0.0737,w-1=1/[σ2(F2o)+(0.0004P2],P=(F2o+2F2c)/3。CCDC:742614。
采用静态吸附和解吸方法考察了AB-8、H-103、X-5、NKA-9、S-8等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草珊瑚总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并采用磷钼酸盐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邻菲萝啉体系,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珊瑚总黄酮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X-5树脂对草珊瑚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效果最佳,最佳解吸溶剂为70%乙醇,其静态吸附容量为62.43mg/g、解吸率为92.5%,产物中总黄酮纯度为74.22%,为粗提物的2.14倍;经纯化后的草珊瑚总黄酮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总抗氧化性能和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SC50值分别为16.1、6.9和12.0μg/mL。
采用不同化学计量比的单质硫和五氧化二钒合成复合材料,应用XRD和SEM表征观察硫-五氧化二钒复合材料,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S)∶n(V2O5)为5∶1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96.7mAh·g-1,以0.1C倍率循环20次后的容量为350mAh·g-1。
以4-氯丁酰氯和氯苯为原料经酰化、合环得到环丙基-4-氯苯基酮,然后再以环丙基-4-氯苯基酮、盐酸羟氨和对硝基苄溴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杀虫剂氟螨脲的中间体1-硝基-4-(α-环丙基-4-氯苯甲亚胺氧基甲基)苯,收率70.6%。对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1HNMR和IR表征。通过工艺条件优化,简化了反应步骤,提高了收率。
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沸石吸附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筛选了氧化和吸附工段最佳的运行方式和参数:氧化阶段,高铁酸钾的用量为12g,反应时间为195min,pH为10;吸附阶段,pH值为7,沸石投加量为100g/L,吸附时间为7h。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氧化条件下,高铁酸钾对CODCr去除率达到80%,对氨氮去除率达到95%;氧化处理出水经沸石吸附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到98%,对氨氮的去除率则在99%,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达到了CODCr和氨氮的排放标准(GB16889—2008)。
采用紫外(UV)光解技术作为四溴双酚A (TBBPA) 工业废水的预氧化技术,考察了光照时间、pH值、TBBPA浓度、紫外辐射强度等因素对降解TBBPA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解可有效改善TBBPA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在pH=11、TBBPA初始浓度为50mg/L,紫外辐射强度为8mW/cm2,温度控制在25℃条件下,反应210min,B/C可提高至0.28。同时,各影响因素下TBBPA动力学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TBBPA的光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将滞头废水中蛋白质提取出来后,采用微波消解法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混合液。研究了硫酸催化微波水解的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氨基酸转化率的影响依次为:料液比>硫酸浓度>水解时间>微波功率;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4,硫酸浓度2mol/L,消解25min,功率为400W。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试验表明:以二次成核说作为理论支持,通过提高COD负荷和逐渐减少污泥沉降时间所造成选择压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所形成的颗粒结构密实,沉降性能好,生物活性高,外表呈橙黄色,粒径在0.5~1mm,SVI为40mL/g,MLSS为7037mg/L。该SBR系统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对TP的去除率也达到80%,具有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针对传统地图代数实现方法应用于海量栅格数据计算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一种全新的GPU并行编程模型CUDA上,利用地图代数算子体现出来的基于栅格点集、处理流程相对固定、数据处理具有内在的并行性等特点,将传统的串行算法映射到GPU并行处理架构上,旨在从串行算法的并行化映射、计算机图形处理器资源的自适应参数调整等多角度来研究地图代数空间并行算法的实现机制,为空间分析算法的优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针对矿井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以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Objects和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Basic6.0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方便、实用的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矿井水文地质数据采集、水文地质图加载,以及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功能,以指导矿井的生产和矿井灾害的防治,加快“数字矿山”的实现进程。以山西省宁武煤田丰予井田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系统为例,具体探讨了系统的设计与系统部分功能的实现。
以AMD公司的GeodeNX1500处理器为核心构建智能家居系统硬件平台,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图和硬件原理图,通过家庭网关实现家电设备的远程监控。网关采用层次式模型“Internet/3G +现场总线”方式实现有线/无线的数据交互,并且在实时Linux操作系统上使用以RTSJ标准为参考的实时Java实现家庭网关协议转换,应用Socket技术实现两层网络间通信软件的设计。
讨论了有界NA列的渐近正态问题,利用截尾以及构造函数的方法,在Lebesgue条件下,得到了NA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并给出了证明。
讨论了独立同分布序列部分和的乘积的几乎处处中心极限定理,并将独立同分布序列部分和乘积的几乎处处中心极限定理的权重由dk =1/k推广到dk =(lnλk)/k(-1<λ)的情形。
在疾病传播的现实网络中,每个个体与感染源接触而被感染的概率并不是一样,这与个体的体质、抵抗力及接触程度等因素有关。基于复杂网络上SIRS模型,提出了一个可变感染率的疾病传播模型。利用平均场原理,分析得到该传播模型的传染临界阈值主要与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可变感染函数有关。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利用循环迭代的混合事件方法分析19GeV能量下质子轰击固定铍核的实验数据,给出领头奇异粒子Λ的dN/dy分布,发现在向前快度区域领头奇异粒子Λ被强烈的抑制,并与质子-铅的数据作比较,研究领头粒子Λ产生的靶依赖关系。结果发现:在中等快度区间,Λ产生的几率基本上相同;但随着快度增大,靶越重,产生奇异夸克的几率却越小。另外p-Be作用和p-Pb作用产生的p/n分布基本一致,这更进一步说明传统的双夸克-夸克碎裂机制已经不太可能是p-A碰撞中唯一合理的碎裂过程,还需要发展三夸克和胶子弦结碎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