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揭示龙王庙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以钻井、测录井、地震、测试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等为基础,对川中地区高石梯 -磨溪构造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储层颗粒滩特征与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准)同生期海水白云石化和淡水溶蚀作用是早期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表生岩溶作用和烃类(有机酸)充注作用是晚期龙王庙组优质储层改造的重要建设性和保持性成岩作用,多期岩溶作用叠加形成了龙王庙组溶孔洞型储层,并在晚期超压气藏中保存良好。
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了俄罗斯北极地区新生代的岩相古地理。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共识别出隆起剥蚀区、冲积区、湖泊区、滨海区、浅海区和半深海—深海区6种古地理单元,其中:隆起剥蚀区沉积记录缺失;冲积区为砂岩+泥岩或砾岩+砂岩+泥岩两种岩性组合;湖泊区为砂岩+泥岩岩性组合;滨、浅海区沉积则以砂岩+泥岩岩性组合为主,局部有蒸发岩+碎屑岩或砂岩+泥岩+碳酸盐岩、砾岩+砂岩+泥岩3种岩性组合发育;半深海—深海区以泥岩为主。新生代俄罗斯北极地区以隆起剥蚀区为主,新近纪隆起剥蚀区面积大于古近纪。古近纪冲积区和湖泊区仅在巴伦支海发育,滨浅海区分布在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北冰洋海域,半深海—深海区发育在北极极顶周缘地区;新近纪由于受斯匹次卑尔根褶皱带隆起作用的影响,隆起剥蚀区面积进一步增加,巴伦支海地区成为隆起剥蚀区,而西西伯利亚盆地在渐新世开始隆升,于中新世成为隆起剥蚀区,俄罗斯具有了与现今相似的地理形态,冲积区仅发育在新地岛前缘,湖泊区消失,北冰洋海域滨浅海区继承性发育,随着加科尔脊的不断扩张,半深海—深海区面积有所增加,北冰洋也初具现代雏形。
对明山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 进行了电子探针面扫描、线扫描图像及元素定量分析。研究表明,Au的平均含量:毒砂中为0.186%,粗晶黄铁矿中为0.120%,细晶黄铁矿中为0.128%,草莓状黄铁矿中为0.143%;显示Au在毒砂中含量最高,而在不同世代和类型的黄铁矿中,以草莓状黄铁矿中Au含量较高。金在不同的载金矿物中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金富集点,并主要以“不可见” 显微-超显微包体金的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不排除有少量晶格金的存在。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稀土矿产的主要开采类型。依据姑婆山地区矿物组合和风化特征,将风化壳细分为6个风化层阶段、3个半风化层阶段。选取典型层面风化样品,分离出<0.075、0.075~0.150、0.150~0.355和>0.355mm 4类,研究风化壳不同层位和不同粒度风化物中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La、Nd、Pr、Sm等轻稀土元素多在风化层富集,元素含量与粒度呈近反比关系, <0.075mm矿物中稀土比>0.075mm中相对富集;Ce元素从风化壳表层到深部逐渐减少,元素在<0.075mm中含量相对稳定, >0.075mm明显减少;Eu元素在半风化层中含量最高,粒度对风化层和半风化层中元素含量影响较大;Gd、Tb、Dy、Y等重稀土元素从风化壳表层到深部逐渐富集,元素在风化物>0.075mm中含量明显减少。风化壳层位和风化物粒度是影响该地区风化壳中稀土含量的主要因素。
博格达造山带黑沟环状花岗杂岩,中心为二长花岗岩,内环为花岗闪长岩,外环为辉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对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了309.0±6.2Ma、311.1±3.8Ma和308.9±4.4Ma的结晶年龄,均为晚石炭世。该岩体可能为博格达裂谷闭合,进入板内伸展环境的产物。
针对四川某铜、铅、锌多金属矿硫化物共生关系密切,嵌布粒度不均匀的特点,按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了磨矿细度、药剂种类及用量条件试验;选铜作业采用二次粗选四次精选一次扫选,选铅作业采用一次粗选四次精选一次扫选,选锌作业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成功实现了铜铅锌的分选;铜精矿含铜 22.94%,回收率69.71%;铅精矿含铅51.46%,回收率70.63%;锌精矿含锌45.86%,回收率82.48%。
岩溶地面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以及复发性等特点,已成为覆盖型岩溶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环境地质问题。采用野外勘察、室内研究等手段分析了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其塌陷机理模式主要有:潜蚀致塌式、真空吸蚀致塌式及冲爆致塌式,塌陷的出现大多与地下水开采有关,而岩溶地面塌陷已成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针对塌陷发生机理成因与迫切的地下水开采需求,提出了地下水排泄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思路,通过布井于地下水集中排泄区,上游外围构建帷幕墙以溢流方式开采,保证开采量近似等于排泄量,维持主城区地下水流场相对稳定,有效避免由抽水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频繁发生,不仅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开采利用,也为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提出新的思路,利于城市持续发展。
根据2013年鹰潭市地下水样品采集和测试结果,利用舒卡列夫分类法绘制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图,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显著。与1986年相比,2013年研究区HCO3-Ca、HCO3-Na+Ca和HCO3-Ca+Mg型地下水完全消失;1986年HCO3+Cl-Na+Ca型地下水仅仅分布于鹰潭市区附近,而在2013年该类型地下水分布广泛;2013年,研究区新出现SO4+Cl-Na+Ca、HCO3+SO4+Cl-Na+Ca、HCO3+Cl-Na+Mg和HCO3 +Cl-Ca+Mg型地下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近年来酸雨频发、工业污染物排放以及酸雨-基岩相互作用的影响。
广西贺州地热资源分布于3个异常带中,热储层主要为花岗岩及石英砂岩。分析了贺州热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热储温度及循环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热泉水为中低温偏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和HCO3-Ca型。区内硅酸盐矿物的水解作用控制着热泉水化学组分,Na-K-Mg平衡图显示热泉的水岩相互作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玉髓温标估算热储温度为42.3~119.5℃,循环深度为786~3579m。较高的温度促进了氟化物的溶解,使得地热水中氟离子含量较高。
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调研,系统地阐述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定义,分类汇总了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模型。其计算方法可归纳为4大类:基于“人口-土地-经济”结构的计算模型、基于土地生产潜力模型、趋势外推法模型和生态足迹法模型,从模型计算方法、模型的应用以及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目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尚未达到统一,模型方法也没有固定形式,数据资料获取手段滞后,影响了评价结果。从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发展趋势看,其研究方向趋于综合性,研究空间范围趋于多样性;研究方法上,现代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的作用日趋突出;在大数据时代必须要逐步建立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才能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为了探索低温条件下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性能,寻找疲劳破坏规律,展开了受弯构件正截面疲劳理论的推导研究。利用两根试验梁在-30~-20℃下进行疲劳加载试验,得出加固梁挠度、刚度、裂缝及疲劳强度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其在低温与室温下的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温疲劳荷载下,碳纤维布通过限制裂缝发展提高了混凝土梁的抗疲劳变形能力;加固梁的挠度明显小于室温疲劳荷载下的挠度,裂缝分布规律较好,裂缝宽度较小;碳纤维加固梁正截面疲劳承载力符合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现有的碳纤维加固梁跨中疲劳变形计算公式并不适用于低温情况。
建立基于静载试验的弯梁桥有限元模型的修正方法,将在不同工况下的梁格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模型修正,探讨了梁桥模型修正的计算方法。运用中点误差公式计算各个工况下修正参数对位移的灵敏度,通过内点法构造增广目标函数,运用Matlab软件中内点法工具箱迭代出优化后的修正参数,将优化后的参数替换梁格模型中原参数,从而得到与实际结构响应相吻合的梁格模型。该模型可有效应用于桥梁结构性能评价、损伤识别等进一步的计算分析。
历史街道在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风貌改观较大,保护工作也更显严峻性和迫切性。本文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内“土字形”街沿街店铺所在的历史建筑立面空间变迁梳理为5种类型:风貌传统型、不统一型、非传统型、开洞型和加建型,并具体分析其变迁特征、空间分布及成因。通过对既有规划的编制内容及操作实施管理层面对街道风貌变迁的应对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思考和建议。
就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产业差异系数构建了建筑业就业差异系数,进一步定量分析了中国不同注册类型建筑企业就业差异系数与就业总量的关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不同注册类型建筑企业的就业效率。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总体上就业差异系数最大,港澳台资企业次之,集体企业处于第三,外资企业最小,并提出了建筑企业能力提升的指导方向。
根据建设用地现状,特殊土地权利人在拥有自身土地权利的同时,对相邻一定区域内建设用地的权利具有一定的限制要求,提出了在这一定的区域设立建设用地审议权和建设用地许可权,给出了定义,阐述了外延、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建设用地审议权与许可权的异同点。这两项权利的设立既有法律依据,也有国家和地方法规条例作保障,既具可行性,现实中也有广泛实用性。
基于1998—2012年长时序SPOT VEGE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Mann-Kendal l非参数检验法对广西植被变化趋势作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2年,广西年最大化NDVI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状况以良好区域占主导地位,其中较高植被覆盖区域占广西区总面积的73.08%,而低植被覆盖区域仅占1.18%。年最大化NDVI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局部地区恶化,其中97.86%的地区植被得到改善,严重退化区域约占0.57%。Mann-Kendal l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植被覆盖总体呈增加趋势,与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结果致。
针对基于地统计学的克里金数学模型,利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模型系统对空间权重系数的依赖度增设非负约束条件,研究消除构建格网DEM时的负权问题。通过MATLAB编程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准确性,并与拟牛顿法、内点算法解算二次规划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显示,最大熵法得到的权系数大小比例与点位关系相适应,且其估值精度优于后两者。
制图物体在制图者认知结构中的拓扑映射即制图主体的观念模型,它是客体的主体建构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现。根据地图符号反映观念模型是否完整或有某种缺失,定义地图符号的正确或错误。错误修改定义为从错误地图符号到正确地图符号的变换。发现错误并标注出来是地图审校的本质特征。基于错误地图符号的有限性和可修改性,建立了传统和现代地图制图中地图质量的控制模型。
通过对桂林猫儿山原生态地区采集的166份土样样品进行筛选,分离到含有新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所产抑菌物质热稳定性好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采用温度筛选法对土样进行初筛和复筛,结合SDSPAGE分析和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来挑选目的菌株。从采集的166份天然土壤样品中分离出49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出菌率29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有大菱形、小菱形和不规则晶体类型。用SDSPAGE分析了其中14株野生菌株的杀虫晶体蛋白表达谱,发现14株均表达了130和65kD的蛋白,其中有7株表达约90kD蛋白、2株表达35kD和6株表达30kD的蛋白。对其中8株表达不同分子量蛋白的菌株发酵44h,取其发酵液的上清液进行抑菌活性成分热稳定性检测,发现其热稳定性相差较大,95℃水浴加热2h处理后,除247-1外,其他几株产生的抑菌物质全部失活。菌株247-1不仅产生耐热的ZwittermicinA,可能还产生其他热敏感性的抑菌成分。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 氟水杨酸(H2foac),1,10- 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39(6)nm,b=1.14923(11)nm,c=1.443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以聚吡咯(PVPK60)为表面活性剂和碳源,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xLiFePO4·yLi3V2(PO4)3/C正极材料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测试;采用电池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复合比(x:y)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存在两相复合与元素掺杂两种效应;当复合比为5∶1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在0.1和10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62.7和104.6mAh·g-1,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2011年广西部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料显示,农村污水处理平均单项工程建设规模107.2m3/d,单位平均建设投资(含管网建设)0.6455万元/m3,处理工艺主要为A/O二相生物接触氧化、A/O二相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农村垃圾处理单项工程平均投资33.92万元,多为收集、清运,仅邻近城镇、交通便利区域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 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存在建设规模偏大、管网建设滞后、渗漏较为严重、运行费用无来源等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对策。
采集桂林市5个公园表层土壤(0~20cm),研究了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肥力特性,参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公园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桂林市公园土壤总体上呈弱碱性,pH处于7.5~8.5的土壤占76.92%;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主要分布在Ⅲ、Ⅳ级水平,分别占76.93%、71.80%和82.06%,整体均属于中等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主要分布在Ⅰ、Ⅱ级水平,占74.36%,整体属于高水平。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桂林市公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1.22~1.69,整体属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和有机质是各公园的主要限制因子。针对分析结果,建议采用公园植物落叶和化粪池粪渣共堆肥的方式来改良公园土壤。
针对经典CBR模型在实例搜索中主要依赖关键字匹配而非语义理解,以及传统实例集组织结构难以体现和利用实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的缺陷,在CBR模型中引入了FCA理论与本体模型,通过构造本体知识域和知识元间相似度作为实例构造和语义检索的基础,并使用概念格结构来体现实例间的继承关系,提高了检索质量与效率。实验结果证明了改进CBR模型的优越性。
选择三重绝缘线绕制DC/DC逆变桥升压隔离型变压器,原副边间再增加2层聚酰亚胺夹1层NOMAX绝缘纸可实现电源的高隔离。由板级嵌入式控制电路对DC/DC逆变桥和Buck调压电路进行控制,实现输出电压的调压和稳压控制,各级联模块作为从节点通过RS485接口和ModBus协议构成主从式现场总线网络,在主嵌入式模块的管理下协调工作。经测试电源可满足绝缘脉冲电应力加速老化试验的要求。
在简单克里格插值的基础上,利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变异函数的球型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Kriging插值法,实现了高精度的拟合,参数的全局寻优。基于黄土沟壑点云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克里格和遗传克里格插值法,改进算法插值精度有效提高了克里格插值精度。
针对传统Retinex监控视频增强算法照度分量提取不够准确的情况,利用监控视频背景的时间相关性,融合多帧背景进行照度估计,提出了一种新型Retinex监控视频增强算法:对视频单帧图像进行大、中、小尺度的高斯低通滤波,得到3个尺度的环绕图像,并对其取极小值以提取该帧的背景照度图像,通过融合当前帧和其邻帧的多帧背景照度图像,获取当前帧上准确的背景照度图像,再应用Retinex色彩恒常性理论,去除照度干扰以获得反射光分量,实现当前帧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从夜间视频阴影中恢复出景物,得到亮度、色彩、细节较平衡的视频。
基于ANSYS Workbench模块对某塔式起重机吊臂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静态和线性屈曲分析塔机吊臂在近端重载和远端轻载的极限荷载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变形以及稳定性的状况。结果表明:吊臂起重臂节上下主弦杆之间的腹杆强度有所冗余,可适当调节腹杆的壁厚以使材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受压主弦杆可选用更大直径的管子或用焊接工字钢代替,吊臂刚度和稳定性良好,可为塔机设计和工程施工以及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设计了一台树木自动涂白的新型机器人,采用轮腿式齿轮齿条升降越障的行走装置,实现了其在街道地形场所下的正常行驶。运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机器人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推导出涂白机器人在常见街道地形特点下移动越障的动力学方程,为其运动的控制奠定了动力学基础;采用动力学仿真插件Motion进行仿真试验得出机器人在越障阶段的扭矩和功率曲线图。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顺利实现不同环境特点下的功能要求;在各个阶段中,扭矩的变化较为平稳,越障过程顺利,除在启动点会出现突变外,其余状态均为良好。研究结果对缩短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以及提高设计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了一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上通用的、通过软件技术实现的防窜货系统的方案及其设计与实现。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从产品出厂到终端用户设置了重重的保护机制以达到防止经销商窜货的行为。此方案已在上市产品中应用,可有效的杜绝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经销商的窜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