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西洼油藏的“ 近临界流体” 特征及成因分析

李瑞彪, 石 宁, 陈兆明, 徐 徽, 柳保军, 刘 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2020, Vol. 40 ›› Issue (3) : 494-499.

PDF(2773 KB)
PDF(2773 KB)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2020, Vol. 40 ›› Issue (3) : 494-499.
地球科学

白云西洼油藏的“ 近临界流体” 特征及成因分析

  • 李瑞彪, 石 宁, 陈兆明, 徐 徽, 柳保军, 刘 浩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白云西洼X1 井的PVT 实验报告中将“油样”Oil 1 命名为“近临界流体”, 为了解决该流体到底属于何种流体相态类型这一问题, 首先尝试用常规方法进行流体相态判别, Oil 1 均判定为凝析气藏; 然而,通过对X1 井的PVT 报告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发现, Oil 1 在储层温压下完全呈液态, 只有在低于饱和压力时才逐渐挥发, 故该流体应该定名为近临界挥发油。基于地层流体高压物性分析, 发现该挥发油具有收缩率高、 气油比高(1 379. 6~1 846. 9 m3 / m3)、 体积系数大(6. 52)、 泡点压力高(14. 82 MPa)、 储层原油密度低(0. 458 8 g/ cm3)、 黏度低(0. 120 mPa·s)等特点。 在调研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对Oil 1 挥发油的多种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 认为成藏期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对其形成起决定作用, Ⅱ2 -Ⅲ型烃源岩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 埋藏深、盖层厚和后期不受构造运动影响也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建议: 用常规方法进行流体相态判别时, 务必参考流体PVT 实验结果; 挥发油藏在开采过程中压力要时刻保持高于泡点压力, 否则会有大量油挥发成气、原油体积收缩、原油黏度增大, 不利于开采。

关键词

近临界流体 / PVT 实验分析 / 气油比 / 成因分析 / 白云西洼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李瑞彪, 石 宁, 陈兆明, 徐 徽, 柳保军, 刘 浩. 白云西洼油藏的“ 近临界流体” 特征及成因分析[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0, 40(3): 494-499
PDF(2773 KB)

162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