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封面,目录,封底
  • 封面,目录,封底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2(3): 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徐 建
    2012, 32(3): 297-3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编制的原则,阐述了标准编制的目的、简要过程和主要内容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尹学军,王伟强,谷朝红,沙曾炘
    2012, 32(3): 302-3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振动测试与评判标准ISO 10816是为回转类动力机器制订的,它同时又可用于动力机器基础,这一点在欧洲得到公认,但是在我国尚未达成共识。本文详细介绍了基础振动与机器振动的有关问题,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ISO 10816.2和我国国家标准GB 50040都经过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检验,是可靠的,无论采用哪个标准进行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分析和设计,都能保证机器的安全运行;ISO 10816.2控制物理量采用振动速度,反映了不同频率的振动分量的贡献,不需要针对不同频率进行转换;ISO10816.2的扰力输入和控制值更加符合当今国内外机械制造水平和平衡等级,与实测的振动也更加吻合;对于汽轮发电机基础,ISO 10816.2比GB 50040略为严格;ISO 10816已转化为国家标准GB/T6075,适用于回转类动力机器的振动评判;对于国外工程和国内引进机型,ISO10816.2也适用于汽轮机发电机组基础。建议:加强国家标准GB/T6075在回转类机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积累经验;条件成熟后,在GB 50040修编之时将ISO 10816.2吸纳到我国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之中。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张同亿,张 松,徐 建,石 诚
    2012, 32(3): 307-3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家规范《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GB50190—1993) 在近年来工程设计应用中碰到的问题,包括多层厂房楼盖体系、单向连续梁假定误差、设备转速适用范围、层间传递系数、新型设备应用、有限元方法应用需考虑的问题等,分别予以论述,给出了下一步规范修编的建议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黎益仁,宫海军
    2012, 32(3): 311-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各类动力机器基础,应根据机器自身对振动的要求、机器基础和工房的安全和功能要求以及操作工人的劳保要求,考虑机器工作原理与性能上的不同而合理确定其容许振动值。其中,对于新旧机器扰力相差很大的旋转式机器基础,工程验收测试时应留有足够的余地;对于旋转往复式机器基础,根据其用途、功率和结构型式的不同,容许振动值的大小也不相同。隔振基础的容许振动值可取普通基础的2~3倍。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吴邦达
    2012, 32(3): 316-3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因编制国家液压振动台基础技术规范,由于地基阻尼比很重要,须对国内外某些主要测试和分析方法有所了解、研究,并作讨论和改进。本文介绍了切线法、点峰法、双峰法、多峰法、比拟法等方法的优缺点:点峰法可用线位移响应曲线相对宽度左半宽得出,阻尼比偏低,不宜用于需用阻尼控制共振的大型强振台基础设计;多峰法计算出的阻尼比值较大,可用于大型振动台基础的设计;对弹性半空间理论实用化的莱斯默比拟法,通过实测和论证,作了修正,用于新编规范,提高了我国长期以来使用的小阻尼比值。既能与国际接轨,又更为实用,且不失安全,经济效益显著。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茅玉泉,辛兰琴
    2012, 32(3): 320-3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筑结构防振设计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精密设备、仪器、仪表的精密度,机械设备和操作的工作条件,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以及不致影响其使用的容许振动防振指标。防振的主要措施:通过厂址选择,远离强振动、强噪声、强风沙、强电磁波辐射、有害气体液体等污染和不良环境;厂区和车间的合理布置,振源和精密设备相对集中、互相远离,尽量满足允许振动的防振距离要求;建筑结构本身要使得其基本频率避开共振区,构造上要采取局部加强以减弱振动影响;室内气流控制低速、门窗要求弹性密闭等。若还难以满足允许振动要求,则需要采取对有害振源的隔振,或对受振精密设备、仪器、仪表采取隔振(必要时采取同时隔振),从而满足不同设备、人、建筑物的防振指标要求。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周建军,王希城,严 乐
    2012, 32(3): 326-3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最新优化设计技术,对福建石狮鸿山热电厂新建2×1000MW机组工程汽轮发电机基础进行了动力优化。汽轮发电机基础优化推荐方案最大振幅11.14μm,比原型基础减小约6.7%;同时基础混凝土体积(不含基础底板)为3120m,比原型基础减小约31.4%,实现了基础动力优化设计的总体目标。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尚守平, 周可威, 黄群堂
    2012, 32(3): 331-3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复合隔震技术的需要,在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水平-竖向复合隔震墩,其能同时有效减轻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介绍了该隔震装置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并以刚体质量块代替刚度较大的砌体建筑物,对水平-竖向复合隔震墩进行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结果表明,此复合隔震装置吸收了大部分地震能量,减震效果明显且造价低廉,适合于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谭 平, 潘兆东, 王 磊, 周福霖
    2012, 32(3): 335-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结构-TMD体系的累积能量响应和瞬时能量响应方程。综合考虑结构周期与阻尼比的影响,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TMD系统在地震激励下主结构各能量响应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了随机激励下,采用虚拟激励法从能量角度分析主结构能量响应最小时TMD质量比、频率比及阻尼比的最优值。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TMD系统对于中长周期结构有较好的能量控制效果;当结构阻尼比较大时,TMD的控制效果下降;此外,随机激励下,以最小主结构累积输入能和瞬时输入能为优化目标所得到的TMD最优参数结果与传统以最小主结构位移响应峰值为优化目标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能量原理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张 松, 张同亿, 石 诚
    2012, 32(3): 342-3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工业建筑中常用的楼面结构参数设计了楼盖的振动模型,并按楼面结构特点确定了激励作用点。分析了梁板单元划分大小、激励频率分辨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了激励分别作用在横向主梁、纵向主梁和次梁跨中时的楼面传递系数,计算出激励作用在非梁中时传递系数的修正系数为1.44。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万叶青, 杨 俭, 徐永利, 张翠红
    2012, 32(3): 346-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锻锤工作时冲击振动对环境的危害,以带混凝土配重块的锻锤隔振基础为例,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根据振动理论建立了两自由度锻锤隔振基础体系模型,运用线性加速度方法计算冲击振动作用下的基础振动响应。同时还针对力学模型中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动力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混凝土配重块的冲击应力分布状况。锻锤隔振基础优化后的动态参数为:质量比60~110,隔振频率2.5~4.0Hz,阻尼比0.2~0.3。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钱春宇, 高广运, 郑建国, 张 博, 李 宁
    2012, 32(3): 350-3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波阻板(WIB) 的设计方法及其优化设计:假设WIB均为圆板,详细研究了在经济投入一定(某强度等级的WIB混凝土体积不变) 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确定圆形混凝土WIB的厚度与直径之比(厚径比),以使隔振效果达最佳。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全 涌, 涂楠坤, 顾 明, 巢 斯
    2012, 32(3): 355-3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两栋相邻很近且横截面复杂的超高层建筑的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分析了建筑的综合体型系数、脉动响应系数和峰值响应系数,详细讨论了两建筑间的气动干扰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栋塔楼在气流方向上串列布置时,其间可能产生恒定的旋涡,上游建筑的平均风荷载会大大超过单体建筑的情况;两栋塔楼在气流方向上大致并列布置时,建筑两侧可能产生周期性的旋涡脱落,导致横风向响应的均方根值较大。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杨宜谦, 尹 京, 刘鹏辉, 董振升, 姚京川
    2012, 32(3): 360-3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华大学东配楼内安装有多台精密仪器,为预测将来地铁15号线产生的振动影响,对该楼内、外的环境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包括垂向和两个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分析和评价了铁路、地铁、公路产生的环境振动现状对精密仪器的影响和地面振动传播规律。当京包铁路、地铁13号线有列车通过时,三方向振动水平均不能满足Titan、Tecnai、JEM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使用要求。当铁路和地铁均无列车通过、但存在公路交通时,Titan电镜垂向和南北水平向振动水平不能满足要求,但东西水平向满足要求;JEM电镜东西水平向振动水平轻度不满足要求,垂向和南北水平向满足要求;Tecnai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三方向均满足要求。楼外地面垂向和东西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和有效值均随振源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在距京包铁路200m以外衰减逐渐趋缓。但是东西水平向振动(40Hz以上)在距京包铁路约50~80m范围存在放大区。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栗海合, 杨 平, 万叶青, 尚华斌
    2012, 32(3): 366-3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多层涂装车间为例,根据振动理论建立结构动力模型,并运用振型叠加法对楼板体系的振动响应进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前几个低阶模态均为结构整体振动,模型前十阶振型都在5Hz以下,风机振动和实测振动都在31Hz左右,风机振动不会引起结构整体的共振问题。数值计算数据与现场振动实测结果较为接近,楼面的振动速度都在5mm/s以内,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高广运, 徐大为, 张先林, 金清山
    2012, 32(3): 370-3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数值模拟与经验方法相结合,计算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轨道地基的长期沉降。以人工数定激励力法模拟列车荷载,以FLAC3D软件建立隧道以及周围土体的数值模型,计算第1次加载后模型的变形和应力。分别结合3种不同的经验算法,以分层总和法计算轨道地基的长期沉降,结果表明:3种算法计算得到的长期沉降和年沉降量分布规律相似,均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算法2所得的平均沉降的计算值结果偏大,算法3偏小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钱春宇, 郑建国, 董 霄, 邓国华
    2012, 32(3): 375-3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运营对钟楼的振动影响为背景,采用三维整体有限元动力模型,研究地铁运行振动作用下钟楼的动力响应规律。地铁运营后的振动监测表明,钟楼台基和木结构振动速度幅值分别为0.131和0.060mm/s,满足《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 的要求。将监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对分析,对原计算模型进行了校核。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高广运, 李 佳, 张 博, 柴俊磊
    2012, 32(3): 381-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测试烟台某高科技电子工业厂房环境微振动,获得了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数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1/3倍频程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对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得出了厂房微振动响应。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方创杰,谭 平,刘淼鑫,王 磊,周福霖
    2012, 32(3): 386-3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某60层超高层建筑简化为带两道伸臂的分析模型,基于将抗震性能影响的赘余伸臂设计成消能伸臂的理念,提出了粘滞阻尼器型与防屈曲支撑型两种新型消能伸臂体系,对其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和能量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消能伸臂体系对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均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防屈曲支撑型对减少层间位移角响应更为有效,而粘滞阻尼器型则对楼层加速度的减震效果略优。两种新型消能体系均能减少地震输入能和充分发挥阻尼器耗能,从而有效减少结构动能和应变能,其中尤以防屈曲支撑型为优。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优先推荐使用防屈曲支撑型,对舒适度要求特别高的可选用粘滞阻尼器型。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李祥秀,谭 平,刘淼鑫,闫维明,周福霖
    2012, 32(3): 391-3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新型复合式金属阻尼器应用于某高层剪力墙实际工程结构。采用Perform3D建立了结构的三维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对结构在9度大震下的弹塑性分析,研究了该复合式金属阻尼器对高层剪力墙实际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加设复合式金属阻尼器后结构的耗能性能明显改善,结构的基底剪力减小20%以上,该复合式金属阻尼器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实用意义。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陈子康,邓雪松,周 云
    2012, 32(3): 396-4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新型弧形钢棒阻尼器,该阻尼器采用局部削弱构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端部应力过大的问题。新型弧形钢棒阻尼器有两种削弱方案:A方案,端部截面尺寸不变,中部削弱;B方案,端部削弱,中部保持削弱后的截面尺寸不变。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削弱方案对新型弧形钢棒阻尼器的滞回耗能能力、承载力特性、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新型弧形钢棒阻尼器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均比弧形钢棒阻尼器大,耗能效果得到了提升,且A方案的新型弧形钢棒阻尼器耗能效果提升更多;随着削弱程度的增加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逐渐收缩、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耗能量和初始刚度逐渐减小、峰值应力逐渐从耗能元件的两端转移至中部;采用A方案进行局部削弱时,中部截面直径宜控制在端部截面直径的70% ~80%;采用B方案进行局部削弱时,中部截面直径宜控制在端部截面直径的60% ~70%。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王 建,区 彤,王建立,尹学军
    2012, 32(3): 402-4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亚运会历史展览馆的实际工程经验为例,分析了悬挑结构TMD振动控制设计时在模态选择、频率计算、人致激励模型、产品设计、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特点与难点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在计算时应进行数值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可能的频率计算误差并指导TMD产品设计;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均布荷载时程分析的步行激励模型;模态频率、结构阻尼等结构特性的计算均有一定的误差,但对于有/无TMD时振动响应相对值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较接近。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任建伟,陈 莹,潘 宁,夏荣茂
    2012, 32(3): 407-4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傅里叶级数形式的步行力模型是最为常用的单人步行力模型,但是该模型忽略了人实际行走过程中的随机性,往往导致较为保守的计算结果;Zivanovic提出的时域随机性模型过于繁琐,不便于应用。本文在Zivanovi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单人步行力模型,该模型既能反映实际步行力的非周期性、又可以直接用于时程分析。通过现场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颜 锋,张高明,潘宠平,汤荣伟
    2012, 32(3): 411-4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石化公司的多区循环反应装置框架在投产后上部结构受到明显振动。为保证结构与设备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对结构的自振特性和振动响应进行了现场实测,实测加速度极值达277mm/s。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构造出结构的振动激励源,将激励施加到结构上进行时程计算,所得振动响应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采用在上部适当位置增设交叉斜撑的方法,可提高结构的自振频率以避开激励频率带,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经计算,南北向加速度幅值可减少76%,东西向加速度幅值减少28%,减振效果明显。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冯苗锋,杨毅萌,袁姗姗,王庭佛
    2012, 32(3): 415-4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精密仪器防微振设计,当资料齐备时,可以通过计算进行相关设计。但往往由于振源振动干扰的复杂性及其在土壤中传播衰减的不确定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判断。通过对某省级检测中心两栋检测楼中计量精密仪器的防微振设计,提出了计量精密仪器的防微振设计思路、方法及其特点,对实施后隔振情况进行了测试,各指标达到容许振动的限值要求。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黄志强,邢心魁
    2012, 32(3): 419-4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隧道洞口在爆破振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讨论。分析了隧道在爆破开挖下洞口边坡危险滑面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具有结构面的隧道洞口边坡在爆破振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计算模型;并在实际工程背景基础上针对爆破振动作用下的洞口边坡和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爆破振动的强度、振动持续时间、隧道开挖距离、洞口边坡特征以及支护结构强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到隧道洞口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在爆破振动持续时域内,洞口边坡安全稳定性系数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振荡,隧道支护结构上会产生附加爆破振动压力。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杨律磊,朱寻焱
    2012, 32(3): 425-4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工程大跨度混凝土连廊为例,对大跨度混凝土楼盖舒适度的校核与改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连廊中采用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器(TMD)消能减振系统,对连廊在减振前后各不利工况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器消能减振系统对于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可以在类似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中进行推广。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张敬一,陈龙珠,高 飞
    2012, 32(3): 430-4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桩-土-柱-梁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柱侧进行横向、斜向下45°、竖向激振,对模拟信号小波变换后,研究了不同的激振形式、激振-检波配置方式对识别桩底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振侧面检波,信号干扰最小;检波器宜在激振高度附近,且激振点应远离上部结构,以减小上部结构的干扰;相对于横向激振,竖向激振与斜向激振时桩底反射更明显,在实际检测中以采用斜向激振为宜。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王 鹏,董 霄,钱春宇,郭新艳,丁 涛
    2012, 32(3): 435-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环境激励法测试了大功率发电机组动力基础的自振频率:通过基础在地脉动环境下的振动响应对其自振特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相应自振频率。在后续工作中主要关注发电机组各运行工况下各阶自振频率下的振动幅值,找出使机组振动幅值最大的频率段,通过人为避开或快速通过该频率值,确保机组正常运行。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孙 雨,吴 江,李旭强
    2012, 32(3): 439-4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利用光纤应变传感器进行动载作用下构件安全性检测的方法,以国内某过山车基础支撑为例,介绍了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其他现场检测数据,对受测构件安全性给出了评价。

  • 建筑振动学术会议
    江 雪,李 浩,王 蕾
    2012, 32(3): 443-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制作了6块规格相同的钢筋混凝土(RC) 双向板(4块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RC双向板、1块非预应力纤维板加固RC双向板和1块未加固的对比试验板) 进行加载试验,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RC双向板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结果表明:非预应力纤维板加固RC双向板、预应力纤维板加固RC双向板的单位和极限荷载比未加固的对比板极限承载力提高程度都较大,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法的加固效果更明显,碳纤维的强度利用率更高,预应力加固板板材间距较小时,单位板宽受弯承载力增加明显,同对比板相比显著提高了构件的抗弯强度和刚度,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较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