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原滩间山群依构造与岩性可肢解为3部分:下岩组为岛弧中-基性火山岩系,已部分变形变质为绿片岩相糜棱岩;中岩组为弧后盆地喷流-沉积岩系,为锡铁山式铅锌矿床赋矿层位,已产生绿片岩相变形分解;上岩组为弱变形变质的紫红色含砾砂岩。构造解析表明:应将原滩间山群下岩组置于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为洋-陆碰撞体制下产物;中岩组置于中—上奥陶统,为弧后盆地产物;上岩组置于下志留统,为陆-陆碰撞体制下前陆盆地产物。下岩组或中岩组与早元古界达肯大坂群以基底剥离断层接触,上岩组或达肯大坂群逆冲岩席与中岩组以上剥离断层接触,二剥离断层组成双重构造。在造山带伸展垮塌前,未含榴辉岩的达肯大坂群逆冲堆垛于滩间山群之上,且在后造山伸展中被上剥离断层挫失,仅局部可残存。造山带伸展之后,柴北缘叠加了板内造山,原滩间山群、推覆岩席、推覆断层、剥离断层一并转入豆荚状倒转向斜,并上叠晚泥盆世磨拉石盆地。在造山带伸展期,阿尔金走滑断裂调节了柴北缘与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岩的早期折返,并在造山带后续多期次挤压与伸展体制下调节了超高压变质带的剥蚀出露。
艾姆劲钼金矿床位于新疆博罗霍洛地区东北段。钼金矿体受侵入于中泥盆统拜辛德组陆源碎屑岩的黑云母花岗岩和北东向构造控制,先后经历了岩浆晚期、热液期和表生期等3期成矿作用,具有岩浆热液型矿床特点。对采集于不同矿体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02.4±2.4)Ma,MSWD=0.75,该年龄与赋矿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代一致,表明艾姆劲钼金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与黑云母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
选矿所产生的金属硫化物尾矿是生成(酸水)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重要本源之一。国外近年来的研究趋向于探讨尾矿中元素化学形态、稳定性/迁移性及环境效应;在研究方法上,趋于采用针对硫化物尾矿的元素化学提取法(Dold法)。国内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尾矿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其迁移规律的测试分析、实验模拟,而在考虑多重综合因素对尾矿中重金属赋存状态影响的研究较少;在碳酸盐岩/喀斯特环境景观区,对尾矿源重金属复合污染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显薄弱。我国的南岭碳酸盐岩区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产地,也是重金属复合污染频发的地区,在该区开展硫化物尾矿中重金属赋存状态研究,弄清重金属的富集和迁移机制,对于硫化物尾矿源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以及尾矿中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拉伊格来克膨润土矿主要是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于火山盆地沉积,后经过流体作用发生水解蚀变而成。结合成矿地质背景,从矿物学角度研究了矿区Ⅰ号矿段膨润土的矿石特征、蒙脱石化学成分、物化性质、矿物组构、应用属性等,结果表明:蒙脱石平均含量68.01%;w(Al2O3)18.45%,含量相对较高;矿石胶质价(>100mL/15g)、膨胀容(36.0mL/g)、比表面积(395m2/g)均偏高;ENa+/CEC>69.0%;X射线衍射分析,d(001)在1.22~1.35nm。综合认为该矿段膨润土主要属钠基和钙钠基,蒙脱石相对含量高,质地优,耐热性能强,是一种优质的膨润土矿产资源。
广西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分布于大瑶山西部的莲花山和圣堂山一带,面积180km2,由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紫红色砂岩形成。砂岩峰林位于海拔千米山体上部,边缘为高耸的崖壁;峰林由数以千计的石峰、石柱、垂直崖壁、凹槽组成,主要形态为柱状和锥柱状,是一处与湖南张家界相似,但成岩时代更老的砂岩峰林地貌区。峰林地貌由泥盆纪台地演化而来,经历了台地方山、嶂谷、峰丛、峰林等发展演化阶段,现处于幼年至壮年期。
攀枝花铁矿属于基性岩浆侵入晚期分异型矿床,其地质环境极其复杂。采用3DMine矿业软件作为平台,对攀枝花尖山矿区地质勘探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并建库,针对矿区深部铁矿体具有韵律性、顺岩层、单斜产出等特点,改变传统矿体圈定方法,从新的角度探索并建立了尖山矿区的地表模型、构造模型、矿体模型、矿带模型、地质工程模型等,实现了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基于矿体的块体模型、依据采样点的品位信息空间分布形态而采用改进的克里格估算方法,对矿区铁矿储量的估算更为合理。
遥感地质线性构造的提取与空间布局语义分析结果可以为火山监测、地震地质、金属矿床与油气勘探等领域提供丰富而精确的遥感地质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多尺度遥感影像、发现构造异常提供依据。首先对目前遥感地质线性体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遥感领域研究热门的面向对象图像分析方法用于地质线性体空间结构单元分析的可行性,并利用不同类型的线性构造图像分析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的适用性与优缺点。
采用遥感技术对打狗河流域1999—2009年期间的植被覆盖及变化进行提取,完成了区域内耕地、石漠、火烧迹地、荒草地、灌草、灌丛、密灌及林地等7种类型土地的相互转化分析。重新定义了石漠化及绿化,并根据植被退化程度将全区石漠化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将全区植被恢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深度。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的7种地物类型数据的分析,全区石漠化有轻度加剧的迹象,石漠化比例略高于绿化比例。10年间石漠化和绿化相互转化的面积基本相当,分别占全区面积的30.83%和30.55%;其中中度和轻度石漠化面积分别约占8.60%和30.83%,均略大于中度和轻度绿化的6.85%和30.55%。
针对瑞雷面波在工程勘察中常见的含软弱夹层地质结构,分析了其各阶模式相速度对横波速度和层厚的敏感性。通过计算不同模型参数时的雅克比矩阵,得到各阶模式相速度对变化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软弱夹层模型中相速度对第1层介质的敏感频段依次相连,各阶模式相速度的敏感性曲线都出现了一个峰值;相速度对第2层介质的敏感性增大,各阶模式都出现两个敏感频段,呈驼峰状;相速度对横波速度的敏感性总体上强于对层厚的敏感性。
为建立灵山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以该县最新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基础,选取控制和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10项因素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及层次分析法对各因子进行赋值及权重定量化;采用加权方法结合ArcGIS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根据当日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之间的相关曲线,确定出地质灾害发生的2个临界当日降雨量为80和140mm;利用信息量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划分出5个预警预报等级。
基于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增长缓慢、油气田开发中各项工程或工作繁复的现状,经验或传统管理方法往往难以胜任,应积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管理。提出了将统筹图和时间参数计算相结合应用到油气田开发中的方法,将油气田开发中的主要4个阶段(油气藏评价阶段、开发方案制定阶段、产能建设阶段、开发调整与提高采收率阶段)分别作出主要单元统筹图,探讨了时间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进行资源分配和进度安排,将经验科学化、可视化、量化,避免了工程开发的滞后,同时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
针对拱肋单元不同位置同一单元的不同损伤、不同单元同一损伤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改进的模态曲率改变率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和敏感性分析,对桥梁结构损伤情况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一座下承式拱桥作为模型进行试验,发现:拱肋在同一单元发生不同程度损伤时,改进的模态曲率改变率法的损伤指标IMCI发生了突变;拱肋在不同单元发生同一损伤时,改进的模态曲率改变率指标也会发生突变,说明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有效地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
为了降低混凝土箱梁日照温度效应,调查了橡胶粉作为桥面铺装隔热材料的可行性,开展了橡胶混凝土导热性能、强度及施工工艺试验,通过实例分析推出了橡胶粉桥面铺装对混凝土箱梁日照温度效应的减控幅度。结果表明:调整桥面铺装的材料组成,是降低混凝土箱梁日照温度效应的最有效措施;混凝土铺装做成100mm厚、4%掺量的橡胶混凝土铺装时,温度效应减控幅度为16%;沥青混凝土铺装下层做成50mm厚、4%掺量的橡胶混凝土铺装时,温度效应减控幅度为28.5%;橡胶粉在桥面铺装中采用4%掺量、无机盐处理工艺,桥面铺装综合性能最好。因此,4%掺量的橡胶粉应用在桥面铺装中,能够实现桥面铺装的隔热性能,降低混凝土箱梁的日照温度效应。
通过走行线特大桥大体积混凝土桥墩的施工实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日照作用下混凝土热环境的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受日照太阳辐射的影响,混凝土外表面的温度变化比桥墩内部的温度变化快,出现温度的滞后性,当温度差达到最大值时并没有出现最大拉应力,在日照作用下桥墩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最大拉应力、压应力及温差值较大区段从8:00—17:00,压应力随着日照时间和方位角不同而呈现抛物线变化,最大拉应力递减效应较压应力变化较小,拉应力对桥墩外表面裂纹影响效用最大。
县城滨河地带是展示地域特色景观的重要地段。从景观设计角度,实地踏勘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归纳方法、聚类分析法、特尔菲测定法等方法,对广西县城滨河场地进行了自然类型划分:按河床宽度(27个县城为大尺度型滨河场地,22个为中尺度型,22个为小尺度型,4个为小尺度以下型);按横断面(59个“U” 型,16个“V” 型);按地貌组合(8个小平原、石山、高丘复合型,9个岩溶平原、峰丛复合型,等);按沙洲与岛屿分布(31个沙洲与岛屿型,44个无沙洲与岛屿型);按河岸植物(滨河湿地型场地和无乔木、原生乔木、次生护岸林滨河场地)。分类成果可作为“因地制宜”进行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要素。
在进行高铁隧道沉降变形评估时,由于隧道的沉降量小,受随机噪声干扰较大,使得原始监测数据的沉降曲线波动较大,出现尖端点现象。本文运用Kalman滤波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去噪,根据经过去噪后的原始监测数据进行隧道沉降变形评估。工程实例对比分析表明,经过Kalman滤波去噪之后,可有效地消减原始监测数据中的随机噪声,使沉降曲线更平滑且更逼近真实沉降情况;基于Kalman滤波下的沉降变形评估的相关系数及可靠性较传统的评估方法有所提高,该评估方法在高铁隧道沉降变形评估中体现出更好的优越性及较好的应用效果。
对某回填土场地基坑施工中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不仅与开挖深度有关,还与基坑的平面形状和土层条件密切相关;阳角处的位移大于阴角处,长边跨中的位移明显;开挖对沉降的影响较水平位移的大;在相同支护条件下,回填土区域顶部的沉降差异较大;80%的水平位移发生在填土层;填土层与原土层交界面处的整体性差,导致上部支护结构整体向基坑内侧滑移,引发基坑顶部附近地面的拉裂;基坑变形对降雨因素比较敏感,基坑支护设计应考虑降雨对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及时监测预警及应急措施,确保了基坑工程的安全。
从地图符号产生的拓扑学原理,“存在” 概念与空间和时间的相关性及时态变换模型,三维空间中地物演化的物理基础和普遍性,地图符号的性质演化和地图现势性在时间进程中不断降低等,阐释了地图变换更新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
在不同的钒(V)胁迫浓度(0、25、50、100和200mg·kg-1) 条件下,通过40d盆栽试验,研究了枸杞植株对V积累及V对枸杞叶中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中各部位V含量分布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根>叶>茎。随着V浓度增大,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V胁迫浓度≤100mg·kg-1时,与对照组相比,CAT和POD的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大了227.9%、76.2%、40.2%和117.4%;当V胁迫浓度>100mg·kg-1,则分别降低了5.1%、5.8%、22.8%和36.7%。在不同浓度V的处理下,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Pro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3.3% ~220.7%、12.4% ~76.9% 和69.7% ~276.3%。可见,低浓度V (<100mg·kg-1)刺激了叶绿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促进了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高浓度V (≥100mg·kg-1)破坏了叶绿素结构,抑制了抗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
在综合考虑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乡镇污水特性、污水排放要求、受纳水体景观影响和经济技术因素的基础上,从污水收集方式、处理规模、处理工艺、出水标准等方面,构建景区沿岸乡镇污水处理方案,并提出乡镇小片区和大片区污水处理方案的主要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研究表明:乡镇小片区污水处理宜采用高效地埋无动力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乡镇大片区污水处理宜采用一体化A/O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并根据乡镇环境特征和景观要求设计景观塘排放和污水扩散器排放等排放方式。
以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等5个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2000—2011年的碳排放量、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值为基础数据,运用脱钩模型计算,从节能、减排等比较分析这5个省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联动情况。研究发现:在节能方面,辽宁、湖北比其他3省好,多数阶段处于弱脱钩、强脱钩状态;在减排方面,5省基本都较差,处于扩张连续状态。各省碳排放量大小与各省自身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能源生产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能源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排放量,产业结构与优势产业类型对地区碳排放量有较大影响,运用先进技术节能减排能够明显的减轻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合国内外流域生态健康研究,基于PSR框架建立了漓江流域的生态健康评价框架。运用纵向拉开档次法对比分析了2006—2011年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压力指数(P)由0.17上升至5.39,状态指数(S)由0.83下降为0.43,响应指数(R)在0.33~1.11之间波动,表明近年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不断下滑趋势,这主要是随着社会发展施加给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加,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响应措施相对不足而造成的。尽管这两年来下降的速度变缓,但目前的压力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冲击仍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大改善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采用均相沉淀法分别制备了α_Ni(OH)2和α_Ni(OH)2/GO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考察。XRD分析表明α_Ni(OH)2/GO复合材料层间距更大;FT-IR表明α_Ni(OH)2/GO复合材料中NO-3 振动吸收峰峰形逐渐宽化、强度减弱;FESEM图像表明α_Ni(OH)2/GO复合材料结构更加致密。采用CV、EIS和充放电测试表征了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发现α_Ni(OH)2/GO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低的阻抗、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放电比容量。
对α_酮酸酯的不同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为Grignard试剂与草酸衍生物反应、特殊氧化反应、过渡金属催化反应、重排反应以及负碳离子引起的亲核反应等方法,并对每种合成方法涉及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评价了各种工艺路线的优缺点,对α_酮酸酯类医药中间体的分子设计与有效合成提供了理论参考。
以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效率为指标、Bi(NO3)3-稀HNO3混合液为电沉积液,利用电化学沉积法探讨铋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Bi_TNTs)的制备条件,通过SEM、XRD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Bi_TNTs光催化降解制糖废水的条件。结果显示,在电压为2.2V、0.33g/LBi(NO3)3 和0.28mol/LHNO3溶液电沉积4min条件下制备的Bi_TNTs可以显著提高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及制糖废水的效率。底物pH值对Bi_TNTs光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较强碱性环境中,Bi_TNTs对制糖废水降解率最高,光照25h制糖废水降解率达到90.24%。
研究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手段相结合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定量分析蜂蜜中的氯霉素含量。以亚甲基蓝为功能单体、氯霉素为模板分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形成分子印迹敏感膜,并以此作为识别元件制备了电流型氯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铁氰化钾作为探针分子,利用门控制效应对氯霉素进行定量检测。氯霉素浓度在0.323~54.9μg/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δ)为0.14μg/L。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且容易制备的优势。
研究了绿色设计中包含不确定因素的产品模块划分问题,给出了模块划分的原则和主要步骤,论述了产品基本元件之间功能相关性、机构相关性的确定方法和模块划分的绿色度计算方法;以模块内部聚合度最大、模块之间耦合度最小和模块划分绿色度最高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产品绿色模块划分的不确定优化模型,采用“去模糊化” 方法将其转化为确定性规划,然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还给出了该遗传算法的结构,应用实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分析了功能-原理-结构的产品设计过程模型,研究了基于功能、原理、结构的零部件之间的相关性及量化方法。在结构相关性的研究中,提出了基于装配关系的零部件之间结构相关性及量化方法;构建了功能、原理、结构子相关矩阵,将子相关矩阵加权和生成综合相关矩阵;依据综合相关矩阵,以平均关联度为阈值,给出基于聚类分析的产品模块划分方法和步骤,实现基于功能-原理-结构的产品模块的划分。最后以减速箱为例,验证该模块划分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现有记分函数问题,考虑记分函数与Vague集向Fuzzy集转化模型在未知度转化方面的相通性,提出一种基于转化模型的记分函数及其加权形式,给出其定义和性质。该(加权) 记分函数与转化模型之间具有直接运算关系,与现有加权记分函数之间具有良好转换关系,能够合理表达真、假隶属度大小关系对未知度价值取向的影响,具有更细腻的表达能力,是对极限转化状态(或接近)下的决策目标集的记分排序,实例对比说明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为了提高数据的分类效率和准确度,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弹性集群平台来解决计算力伸缩性瓶颈,并用MapReduce编程模型对SVM进行Map和Reduce并行化处理,并将基于优化理论的遗传算法(GA)引入SVM分类算法中对分类器参数进行优化,以分类器的准确率作为GA算法适应度函数,找出全局最优的模型参数和核函数参数值。经开源云计算平台Hadoop实验验证,数据分类的准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整个分类过程的加速度几近呈线性增加。
介绍了呼叫仿真功能的原理流程,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呼叫仿真功能的实现方案,其中包括主、被叫仿真中仿真状态机及仿真功能实现流程的设计。最终在测试验证阶段通过对仿真过程中信令包进行解析得到实际的信令流程图,由实际信令流程的验证结果可知,本终端实现了呼叫仿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