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柯坪断隆地区早寒武世地层中硅质岩发育,主要分布于玉尔吐斯组中。该组地层厚度范围在5~20m,岩性组合为灰黑色含磷碳质页岩、硅质岩及碳酸盐岩。通过对肖尔布拉克剖面与苏盖特布拉克剖面中硅质岩的研究,硅质岩的主量元素Fe、Mn、Al在Al/(Al+Fe+Mn)三元图上投影落在热水沉积域内,Fe2O3/TiO2指标介于10.43~50.00,Al/Fe值在0.495~0.571;硅质岩的微量元素在[(Cu+Ni+Co)×10]-Fe-Mn三角图解上位于热泉沉积范围内,U/Th值大于1,指示有富U的热水流体的加入。通过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分析认为,玉尔吐斯组硅质岩在成岩过程中叠加了少量热水沉积建造,沉积环境为离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大洋盆地。
阐述了南大铅锌矿矿区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及矿产特征,着重分析了成矿地层、构造等成矿条件,对地质条件、物探化探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分析了该地区找矿标志。
大坪锌锡铜银多金属矿位于广西丹池成矿带北段,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多因素控制,属典型的多因复成矿床。矿区存在锌银铅锑矿体、锌银铜矿体、锌矿体和锡矿体。矿石矿物种类多达数十种,主要有闪锌矿、黄铜矿、黝锡矿、辉锑矿和黄铁矿等。矿石结构和构造形式多样,矿物赋存状态和嵌布关系复杂,矿石的选冶难度较大。采用磁选-浮选-重选联合选矿工艺流程进行选矿,可获锌精矿(Zn48%)、锡精矿(Sn50%)、铅精矿(Pb60%)、铜精矿(Cu18%)、磁硫铁精矿(Fe53%、S28%)。
黄茅田铅锌矿区地处钦杭成矿带南端、岑溪-博白深大断裂带之上,属广西岑溪佛子冲铅锌矿田外围,成矿地质背景与佛子冲铅锌矿床相似。本区地层以奥陶、志留系碎屑沉积岩夹碳酸盐岩及白垩系火山熔岩为主;构造上同属塘坪向斜的一部分;同时经历燕山期花岗斑岩等酸性岩的形成、侵位及白垩系火山熔岩的喷溢等岩浆热液事件。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总结,分析并归纳了矿区找矿标志,总体认为矿区赋存有利的成矿地层、岩性、构造及化探异常特征等,具备较好的寻找铅锌矿资源潜力。
从正冲金矿区较有利的金成矿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入手,阐述了该区含金断裂破碎蚀变岩型石英-碳酸盐细脉矿化带矿化、矿石特征和蚀变特征等;对本区金等内生矿床的产出与构造、岩浆活动、围岩性质等成因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扩大本区找矿潜力提供参考。
通过对查明的广西锡矿资源储量在矿床类型、地域上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对广西锡矿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广西锡矿具有规模大、分布高度集中的特点,但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资源储量消耗过快、后续资源保障不足。针对矿山超采乱采、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严格矿山准入条件、加大锡矿勘查投资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锡矿资源利用效率、节约集约资源,实现广西锡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州金子岭铅锌矿区位于越城岭背斜东翼、龙水-大西江复式向斜西翼。矿体赋存于奥陶系黄隘组(O1h)与中泥盆统信都组(D2x)NE向断裂破碎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体的形态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矿床类型为断裂破碎带型脉状铅锌矿,成因为断裂破碎带热液充填型复成矿床。主要控矿构造为NE向断裂,矿区的控制层为砂岩、杂砂岩、粉砂岩、板岩等岩石组成,易于碎裂,形成容矿空间。
石岗铅锌矿区地处钦杭成矿带南端,岑溪-博白深大断裂带之上,成矿地质背景与佛子冲铅锌矿田相似,具备良好的成矿地层、岩性、构造与岩浆岩条件。铅锌矿床主要产于志留系下统莲滩组第二段含碳酸盐质的碎屑岩及不纯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床受褶皱和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燕山期晚期中酸性花岗斑岩为成矿提供了成矿动力和成矿物质。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区内主要控矿因素,为矿区下一步地质找矿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大山背铅锌矿位于华南褶皱系湘赣褶皱带,为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中一个典型的铅锌矿床。本文在分析大山背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控矿因素,初步探讨了其矿床成因,发现大山背铅锌矿栖霞组地层中Pb的含量较高,具有母岩特征;NE向和NW 向断裂控制矿体的空间分布,是该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总结矿区内的找矿标志,结合矿床的控矿因素,提出了该矿区的找矿方向,对下一步生产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报道了社垌矿区加里东期花岗闪长质岩石及其暗色包体的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测试结果,并对岩体成因类型、岩浆演化及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社垌矿区加里东期岩体及MME的锆石εHf(t)值有正有负,都表现出较大程度的不均一性(变化范围6~9个单位),说明岩浆形成过程为一开放的系统,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均为1.3~1.9Ga,显示原始成岩物质可能主体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深熔或重熔,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参与。
广西钦州石夹剖面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硅质岩成分主要为隐晶-微晶质石英颗粒与球状、纤维状玉髓,可见大量放射虫化石,Si/(Si+Al+Fe)等若干特征比值均显示其生物成因特征;Al-Fe-Mn等若干三角图解表明硅质岩沉积环境主要为古大陆边缘盆地,属非热水沉积成因,但在D-C界线处可能受过海底热液活动的影响。
青海省格尔木市黑海南铜金矿床位于青海省东昆仑“金腰带”内,成矿信息丰富。该矿床产于花岗闪长岩与下大武组变余砂岩接触带中,受接触带和韧性剪切带控制。金属矿化与硅化、矽卡岩化等蚀变现象密切相关,且Au矿化与Cu矿化呈正相关。研究认为,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应选择在矿化较好的地段施工深部钻探工程对矿体进行控制,对岩体与地层接触带的矽卡化蚀变带也应布置工程进行矿体揭露。此外,在今后的找矿过程中,应注意贯彻“浅部找金矿,深部找铜矿”的勘查思路。
来自地幔的岩浆作用,可以有效反映地幔的热状态。玄武岩代表了地幔岩浆作用的熔体,利用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根据镁橄榄石-斜方辉石的平衡原理,可以有效反演地幔熔体形成的热状态,计算玄武岩熔体形成时地幔潜能温度(Tp)。本文通过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和外带玄武岩的地幔潜能温度计算,发现其内带的Tp为1400~1500℃,外带的Tp为1520~1620℃,表明其Tp内带低于外带;同时,内带大部分玄武岩的部分熔融程度(10% ~25%)大于外带玄武岩(<10%),这一研究结果完全吻合峨眉山地幔柱模型,即其内带的地幔柱轴部上覆岩石圈厚度小,Tp低且减压熔融程度大;外带上覆岩石圈厚度大,Tp高且减压熔融程度小。
以桂东北中生代地层(天堂组、大岭组和石梯组) 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和显微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其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结果表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天堂组由角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整体由粗到细,反映了冲积扇至河流相沉积。早侏罗世大岭组以含煤页岩和泥质灰岩为主,为滨湖沼泽相沉积,厚度小,暗示了沉积物供应较少和温暖潮湿的古气候。中侏罗世石梯组岩性变化大,记录了从盆地边缘河流相、三角洲相到盆地内部湖泊相沉积。由细到粗再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可能与盆地物源供应和可容空间的变化有关。紫红色沉积物的出现,反映了中侏罗世古气候以炎热干旱为主。
长流坑钨矿是赣南九龙脑矿田北部的一处小型W-Cu-Sn多金属矿床。为了查明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潜力,本文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矿区地层主要为上寒武统水石组石英细砂岩、条带状板岩、含炭板岩夹灰岩透镜体,岩石角岩化和矽卡岩化广泛。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北北西向,次为北东向,以近东西向断裂对钨矿石英脉的控制最明显。矿区地表未见岩浆岩体出露,局部揭露闪长岩脉。矿化主要以外带钨矿石英脉产出,同时发育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化,矿脉具有南陡北缓的特征,在走向和纵向上形态常呈现有膨大缩小现象,同一条脉通常具有由东向西、由浅至深脉幅增大的特点。
以广西钦州石夹剖面D3-C1界线附近的薄层含碳质硅质岩和含锰结核硅质岩为线索,讨论了晚泥盆世与早石炭世之间的沉积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D-C界线的Hangenberg事件,为研究华南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盆地构造特点和演化提供参考。
解析法在水文地质中求矿坑涌水量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建立理想化数学模型的解析公式,提供疏干设计参数值和指标,对矿区深部中段涌水量进行预测,为以后矿山的开采提供依据。
针对2015年汇泉湾海滩野外实测采集的样品开展研究,通过样品筛选及数据处理,计算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4种参数,并作整体粒度曲线分析。研究表明:正常潮汐作用下,海滩沉积物粒度分选良好,在靠近高潮线附近形成纵向砾堤,在平行海岸的纵向上,自岬角由近到远,沉积物粒度变细,分选
性变好,峰态增强,且由正偏态转为负偏态。这些与风暴沉积环境下的海滩沉积物特征明显不同。
通过对临桂新区城镇化中土地利用结构现状以及现阶段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临桂新区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合理开发、集约利用、提高土地效率的改革方向与建议,重点突出集约用地是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加快临桂城镇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桂林鸡血玉原生岩石产于元古代浅变质火山岩系地层中,其岩石类型为含铁石英岩,铁质即为“血”区部分,次生的原石产于河床中。从2005年被发现,2012年市场价值达到最高。其特有的红色和细腻的品质及市场需求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只有对其有节制的开采,提高对原石的艺术加工品质,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有限的鸡血玉资源。
通过深入研究地质剖面数据处理及绘制的计算机实现方法,了解计算机编制程序Visual Basic语言的基本原理,利用程序计算剖面数据,结合二维坐标辅助绘制剖面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避免了人为操作会出现的各种错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和地质人员的专业经验,有力促进了矿产资源管理的现代化项目;程序的使用流程也会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剖面图的野外实测数据处理和剖面图绘制中。
无顶板非金属矿体是指非金属矿体形成后,受风化剥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其顶板因剥蚀而缺失的矿体。大多数非金属矿体总体自然形态较为简单,但其顶面因被风化剥蚀而致形状不一、较为复杂。在进行储量估算时,易因方法的不同而使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同时工作量的不同,对其储量估算误差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工作量越大、精度越细,则储量估算误差越小。因此,对该类矿体储量估算方法进行优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通过市场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桂林鸡血玉市场的现状、产业链的形成,重点分析了它目前不能被广泛地认知和赏识的原因,并且结合各个专家的观点对桂林鸡血玉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中国窗花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最初出现于民间生活中,图案丰富精美有特色,寓意吉祥,真实反映了我国千年前的民间文化艺术。在现代首饰中,把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其中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在追求外观设计的同时开始注重文化寓意,把窗花元素和现代的首饰工艺结合做出的首饰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和文化需求。窗花元素首饰有个性、精致,符合人们的审美口味,又具有文化意义,不同于普通首饰,凝聚着人类的情感,更为人所喜爱,能迎来更大的消费市场。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历史已逾千年。然而,随着机械工艺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遇到了瓶颈。濒临失传的技艺和陈旧古朴的造型使得花丝镶嵌工艺品逐渐与普通百姓产生了距离,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便捷、高效地缩短了人与人甚至人与物、空间乃至时间的距离。因此,合理有效地借助互联网,花丝镶嵌工艺将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培育其相关的奢侈品品牌也将是该工艺品未来发展的趋势。
分析了广东韶关梅子窝钨矿2#尾矿库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对第一子坝进行削坡、护坡、排水,对第二子坝进行加固、加高,在尾矿库两侧增设排渗沟,在尾矿库外围防洪沟进行修复,整个尾矿库进行种草绿化复垦工作,达到了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梅子窝钨矿3#尾矿库属于金属硫化物型尾矿,由于伴生组分没有回收利用,极易氧化形成酸性水危害环境。为减少尾矿库的环境影响,提出以下防治措施:加强矿石有用组分的综合回收利用和尾矿再利用;利用生物制剂将尾矿中的重金属脱除利用,减少重金属排放;利用尾矿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材料;逐步在废弃尾矿堆积场上绿化复垦;安装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开展实时监测等。
植物生长周期内植硅体形态、组合变化研究有利于探讨植硅体的形成机制,认识植硅体形态组合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科学解释土壤及沉积物植硅体古植被、古环境信息。玉米变种亚航0919随着生长天数增加及生长温度的升高,第4、5片真叶3叶片以上多铃型消失,哑铃型含量逐渐增加,尖型及棒型含量有所降低,叶片哑铃型长度a及宽度b有增加的趋势;相同生长阶段,叶片与叶脉植硅体组合及大小显著不同。玉米叶片植硅体的形态、组合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主要与植物生长及生长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其形态、大小、组合尤其是哑铃型大小能够响应温度。
根据广西环江农业土壤和主要蔬菜基地的区域分布状况,对土壤进行系统采样调查,根据该土壤的理化特性及铅含量施加修复剂进行土培实验,对施加不同修复剂土壤中铅的含量及形态进行污染评价,得出适合修复该土壤的修复剂组合,为高含硫铅污染土壤修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参考。
根据广西雁山方解石矿矿山基本概况和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矿山地质灾害、地下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排水工程、挡护工程、绿化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对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本文对荔浦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了评估和探讨。在分析各种
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地下水污染等) 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防控
措施,为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广西资源县梅溪乡大泥坑长石矿矿山地质环境特征与实际开采状况,从矿山地质灾害、地下
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并依据评估结果,提
出了排水工程、挡护工程及绿化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采矿活动
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危害,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及含水层
的影响和破坏,最大限度保护和修复矿山地质环境,努力创建绿色矿山,使矿业经济科学、和谐、持续发
展。
以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为例,通过对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的专业教育与科普教育功能进
行全面分析,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建设,为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和类似高校及社会博物馆建
设所规划的面向对象、功能分区、实现目标和建设规模等提供参考依据,为地质博物馆建成后的开放模式
和服务机制提供预测性研究。